劉公島上沉思,島已不是那座島
■ 陳國全 蔡呂良
劉公島上北海艦隊某訓練基地學兵四大隊十四隊。來永雷攝
即將到來的海軍節(jié),對于北海艦隊某訓練基地某學兵大隊政委李維忠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選擇自主擇業(yè)的他,不久后將脫下心愛的軍裝,這也許是他在軍營度過的最后一個海軍節(jié)。
北洋海軍提督署、鐵碼頭、水師學堂……這個面積僅3平方公里的劉公島,處處都是中日甲午海戰(zhàn)遺址遺跡。李維忠所在的某學兵大隊,就與曾經的北洋水師學堂比鄰而居。
100余年前,水師學堂僅僅辦了4期、畢業(yè)30余名學員,就因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被迫中斷辦學。而現在的這所“水兵學?!?,跟隨著人民海軍的壯大步伐一同發(fā)展,成為劉公島的一張新名片。
“從1953年新中國第一批海軍學員登島學習,到如今已有10萬余名水兵在這里完成專業(yè)培訓,走上各型主力艦艇一線作戰(zhàn)崗位,其中有20余人成為共和國的將軍?!薄案升g就是島齡”的李維忠,對島上的一切再熟悉不過了。他大學畢業(yè)后就一直鉚在島上,與水兵為伴,度過了20多年激情燃燒的歲月。每年秋季,就像大學開學一樣,來自全國各地向往海軍的青年匯聚于此,在9個月的時間里完成由民到兵、由普通一兵到艦艇水兵“兩個轉變”,領取艦艇專業(yè)合格證后奔赴萬里海疆。“桃李滿天下”,這是讓他最感欣慰的事。
然而,很多學兵并不知道李維忠即將離開部隊了,眼前這個膚色黝黑的李政委還跟以前一樣,干勁絲毫不減,一如往昔全身心撲在工作崗位上。他說:“在島一天就得干好一天?!?/p>
就像這所日日新的現代化軍營一樣,老海島的激情不會被歲月消磨殆盡。軍醫(yī)丁光武從學兵到軍醫(yī),“島齡”整整29年,人送外號“劉公島上一根釘”。
劉公島水兵最親近的,除了班長,就是醫(yī)生丁光武。海島天氣寒冷,容易生病,每到冬天,丁光武就格外忙。天天往操場跑,往士兵宿舍里鉆,雖然大都是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但看到這些年齡跟自己孩子相仿的學兵,他都格外用心。
教員王鵬是不折不扣的“島二代”,從小在劉公島上長大,還在島上念過小學。他是“看著”丁光武從叔叔變成戰(zhàn)友的。
2007年,王鵬大學畢業(yè)后,想起劉公島導彈教研室缺教員,毅然選擇了回島任教。劉公島生活不方便,遇上極端天氣,半個月出不了島也是常事。母親心疼孩子:“島上居民很多都搬到大陸,你偏要往島上跑!你爸最好的時光都留在島上了,你可不能走這條路!”
在上不上島這個問題上,曾在島上服役24年的王永慶給兒子投了贊成票。
一上島,王鵬就趕上了大隊教學模式改革。那段時間,他整天跟著老教員問這問那,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晚上。憑著這股韌勁,在海軍訓練機構“四會”教員授課比武中,王鵬初生牛犢不怕虎,奪取了士官組第一名,還榮立二等功。
現在,王鵬已經是一名四級軍士長,成了和他父親一樣的老海島。像王鵬這樣,沿著父輩足跡繼續(xù)守島的就有幾十人之多,年復一年,以島為家。他們都說,劉公島軍營有著獨特的魅力。
“劉公島,不僅僅是一個島。”對于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島上軍民都有各自的解釋,難有統(tǒng)一的答案。冬去春來,時空變換,駐守在這里的一茬茬海軍官兵,每個人都用行動書寫和延續(xù)著屬于自己的守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