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部紀錄片叫《我們這五年》
它用數(shù)十個普通中國人的故事
呈現(xiàn)了五年來當代中國人的追夢史
作為大四的軍校學員
我們卻想說說自己這四年
說說我們所體會的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一次次被打回稿子后,阿文忽然開了竅……

剛來軍校,阿文在新生中不算突出,體能一般般,隊列一般般,內務也一般般,這讓做慣了尖子生的他落差感很大。不過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寫學院新聞。
扎實的語文功底使他得以輕松勝任營里的宣傳工作,在院主頁上找自己的新聞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有時他還會寫寫詩歌散文,還有幾篇更是上了全軍政工網(wǎng)。
阿文取得的成績也讓教導員注意到了。
一天中午,教導員忽然找到他:“康文,聽說你文筆不錯。我這邊急要一份總結,辛苦一下,晚上寫好給我看?!?/p>
這可咋辦?自己寫寫新聞稿和思想?yún)R報還行,寫這種正兒八經(jīng)的材料就捉襟見肘了,他對著電腦坐了一中午只寫了三行字。眼看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過去了,他絕望地癱在了椅背上,已經(jīng)開始思考明天怎么向教導員“領罪”。
這時門開了,教導員走進來:“康文,你小子躲這兒呢!”阿文慌忙站了起來,低著頭囁嚅道:“教導員,我不會寫?!?/p>
出乎意料的是,教導員竟沒有發(fā)火,他看了看電腦,笑罵:“木頭腦袋,不會不知道問嗎?”這一次,教導員給了他一份資料讓他好好學習。
第二次寫材料,阿文絞盡腦汁,好不容易交出一份自己還算滿意的稿子,教導員只看一眼就打了回去:“格式呢?最基本的格式都沒有!”
第三次,他寫偏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