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秦美藝所在連隊在調(diào)整改革中組建成立。轉隸官兵中,一半是來自某裝甲旅的通信專業(yè),另一半則是清一色的文藝骨干。那時的秦美藝還不知道,她和她的連隊要走的,是一條從“頭”開始的融合之路。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花旦”如今是“木蘭”
——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直屬旅女兵連的融合之路
■王 鑫 解放軍報記者 康子湛
“要不是這次改革調(diào)整,我就不會遇到可愛的大家,更不會遇見一個全新的自己……”調(diào)整改革前原來是文藝骨干的女兵劉革麗話沒說完,臺下的掌聲打斷了她。
連長秦美藝起身掃了一眼,40多個女兵眼睛亮亮的,腰桿兒筆直。她沒想到這群姑娘講得這么好。
去年6月,秦美藝所在連隊在調(diào)整改革中組建成立。轉隸官兵中,一半是來自某裝甲旅的通信專業(yè),另一半則是清一色的文藝骨干。
那時的秦美藝還不知道,她和她的連隊要走的,是一條從“頭”開始的融合之路。
她們的世界原本是兩條平行線
秦美藝手中的筆在一份“理發(fā)名單”上搜索著,像等待俯沖獵物的鷹。終于,那支筆如釋重負地劃掉了最后兩個名字,與此同時,堵在她心里的石頭也落了地。
這是連隊組建后秦美藝面對的第一道“坎”——給這些文藝骨干們剪短發(fā)。
如同她擔心的那樣,第一天上午,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尷尬冷場后,兩名理發(fā)師無奈離開。那天,不少女兵看秦美藝的眼神冷冷的,一如她提前燒好卻又變涼的熱水。
找每個人做思想工作、上網(wǎng)搜羅好看的短發(fā)發(fā)型、請專業(yè)理發(fā)師做個性化設計……秦美藝特別留意為女兵們多爭取一點“底線”——既然頭發(fā)必須要剪,那就盡量剪得好看些。
終于,女兵們妥協(xié)了。然而,看著板凳上的女兵眼淚和頭發(fā)一起落,秦美藝嘆了口氣:只是理個發(fā)就這么難,以后咋辦?
外表上的差異消除了,心里的壁壘卻難以打破。
秦美藝不止一次聽見這些文藝骨干在班內(nèi)聊天時討論著“‘她們’不知道的化妝品和潮牌”,也聽到過通信班長在講評時小聲提醒“不要被‘她們’帶偏了”。
話務專業(yè)十分優(yōu)秀的女兵鐘云英發(fā)現(xiàn),這些文藝骨干的到來顛覆了自己對同齡軍人的印象,她實在不能理解:“‘她們’起床后既要疊被、又要化妝,時間怎么夠用?”
跟鐘云英既同班又同年的郭佳卻不這么想。隊列訓練時,她一邊抱怨“以前一瓶防曬霜用半年,來這一周就用完了”,一邊驚訝于“她們”幾乎不怎么在乎被曬黑。
旅里第一次建制連考核結束,3公里跑完,這些文藝骨干們不出意外地占據(jù)了成績單的“下半場”。不過令秦美藝欣慰的是,她們其中不少人難過地流淚了。她覺得,這眼淚里既有跑步帶來的不適,也有女兵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