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總醫(yī)院神經外科周巖副主任手術筆記:
第一次看到這張核磁片子,對患者有些惋惜。17歲花季少女,所患疾病—”神經纖維瘤病I型“(腰椎、盆腔密布大小不一的腫瘤),一種遺傳性疾病,雖為良性腫瘤,但可惡至極,整個身體的神經都能長腫瘤。對于醫(yī)生而言,只能是針對產生癥狀的腫瘤進行手術切除,而對剩余的腫瘤,只能是”養(yǎng)著“,直至養(yǎng)大了、產生神經損傷癥狀了再手術,目前全世界也沒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所以,病人的整個生命都是在”痛苦的期待“,一個手術結束后期待著下次手術,周而復始。
在這群腫瘤中,有一個直徑約5cm的大腫瘤位于右腎旁,雖然沒有產生明顯的癥狀,但因體積較大,且對右腎擠壓明顯,所以手術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坦白而言,最開始我并沒太在意,把病人介紹給泌尿外科,因為這些??茖δI旁腫瘤手術的解剖入路更為熟悉。然而,再次接觸這個病人后,我的想法產生了變化。
泌尿外科處理腎旁腫瘤需要從腹腔進入,雖然可以利用腹腔鏡的微創(chuàng)方法,但是對于腫瘤腹側的大血管處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存在一定的風險。當我把病人的資料呈現(xiàn)給神經外科顧建文教授面前時,他說:”如果利用顯微外科技術和術中超聲精準定位技術,可能會給病人帶來更小的風險和更高的成功率?!?/p>
因為手術中需要準確的知道腫瘤和腹膜以及右腎結構的關系,我們邀請了泌尿外科孫斌教授和超聲科李利醫(yī)生來保駕護航。術前利用超聲技術精確的界定了腫瘤的位置和深度,設計了微創(chuàng)的手術切口。切開皮膚和分離腰部肌群時,不斷地應用術中超聲技術精準的確定腫瘤位置。泌尿外科醫(yī)生在反復確認腫瘤與腎臟和腹膜關系后,我們利用神經外科的優(yōu)勢設備——顯微鏡,而顯微操作技術更是我們的強項,在方寸之間完整的切除了直徑約5cm的神經纖維瘤,沒有對周圍重要結構產生任何影響。
微創(chuàng)精準的神經外科技術給患者送來了福音??墒?,手術的成功并未給我們帶來喜悅,面前還有很長的路——”怎樣才能讓患有神經纖維瘤病的病人免除再次手術的恐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知識鏈接】
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累及皮膚、骨骼、眼、中樞等全身多個系統(tǒng)和器官,大約50% 的病人有家族史(該病人的父親就患有同樣的疾?。?。
神經纖維瘤病通常分為2 種類型,其中1 型( NF-1) 占85% ~ 90%,發(fā)病率約為1: 3 000 ~1: 4 000。1882 年Von Recklinghausen 對本病作了詳細的論述,故也稱Von Recklinhausen 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體17q11. 2,屬于抑癌基因,該基因的結構復雜,突變位點多變,突變類型不定,在復制、轉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導致基因片斷的易位或缺失,從而引起復雜的系統(tǒng)性疾病。
NF-1特征性的皮膚表現(xiàn)為: 多發(fā)皮下神經纖維瘤,呈圓頂狀結節(jié),孤立或串珠樣,有蒂或無蒂,大小不等,數量可達數十個以上,病變累及全身,多見于軀干及下肢,腫瘤較大時呈囊狀下垂,有片狀皮膚色素沉著,呈暗棕色,稱為牛奶咖啡色斑。1987 年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會( NIH) 制訂了NF-1 的診斷標準 : ( 1 ) 6 個或6 個以上皮膚牛奶咖啡色斑,青春期前直徑> 5. 0 mm,青春期后直徑> 15. 0 mm; ( 2) 2 個或2 個以上任何類型的神經纖維瘤病灶或1 個叢狀神經纖維瘤病灶; ( 3) 腋窩或腹股溝區(qū)雀斑; ( 4) 視神經膠質瘤或其他腦實質膠質瘤; ( 5) 2 個或2 個以上虹膜錯構瘤( Lisch結節(jié)) ; ( 6) 特征性的骨性病變,包括蝶骨發(fā)育不良,假關節(jié)或長骨骨皮質變薄等; ( 7) 一級親屬( 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 患有NF-1。符合上述2 項及以上者,且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診斷。所以這個病人的診斷非常明確:NF-1.
神經纖維瘤屬不易惡變的良性腫瘤,自幼緩慢生長,就診時腫瘤多較大,且為多發(fā)病灶,手術難以做到根治,腫瘤對放療、化療均不敏感。早期的醫(yī)療重點放在遺傳咨詢以及對并發(fā)癥的研判上,手術指征為: ( 1) 腫瘤過大、巨肢癥,已明顯妨礙身體活動,以改善外形和恢復肢體功能為目的;( 2) 腫瘤位于面部,已嚴重影響容貌; ( 3) 有明顯的壓迫癥狀; ( 4) 短期內腫瘤生長迅速,有惡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