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因烹調不當產(chǎn)生反感
如今很多父母烹調水平往往不盡如人意,不擅長烹調很多食材,也難怪孩子不愛吃。比如說,好好的青菜,做得口感塞牙,味道奇怪,寶寶覺得別扭也不難理解。有的孩子覺得家里做的某種菜不好吃,一直拒絕食用,但某日在別人家里或餐館里,吃到這種食物的另一種做法,很可能就會欣然接受。一位媽媽曾經(jīng)告訴我,她的寶寶以前不肯吃她炒的蒜蓉小白菜,但換了雞湯煮小白菜的方式,寶寶突然愛吃了。我一聽就明白,她把小白菜炒老了,菜梗太韌性,而且蒜的味道寶寶也不喜歡。雞湯煮的方法能讓菜變軟,有鮮味,沒蒜味,所以寶寶就接受小白菜了。
因此,父母不必因為孩子拒絕吃某種菜,就斷定孩子討厭這種食材,要把“這道菜不好吃”和“這種食物不喜歡吃”這兩個概念區(qū)分開來,自己努力提高烹調水平,嘗試一種食材的多種烹調方式。不如這么說:“寶貝,今天媽媽可能做得不太好吃,明天媽媽換個做法你再嘗嘗,好不好?”
5、食物不符合幼兒的興趣
同時還要考慮到,寶寶的觸覺和視覺也十分敏銳。他們喜歡那些漂亮而小巧的食物,對于形狀過大、過粗、色澤暗淡的東西缺乏興趣。如果寶貝覺得吃起來太費勁,根本吃不完,就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一些兒童食品的生產(chǎn)商正是抓住了孩子的這些特點,讓孩子們對一些小零食“愛不釋手”。
所以,給孩子做食品,應當做得小巧一點,可愛一點,能用手抓,或者一口能吃進去。很多聰明的媽媽把孩子的餐盤做得富有情趣,把雞蛋做成太陽,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蘿卜切成花朵,讓吃飯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就比較容易讓孩子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