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于調整軍人及其家屬醫(yī)療保障有關事項的通知》,并強調“要把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做實,讓官兵有更多獲得感”。此舉在基層官兵中引起熱烈反響,受到普遍點贊。
其實,為讓官兵有更多獲得感,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推出了很多務實舉措。但關鍵在于,各級在貫徹執(zhí)行的過程中能不能落細、落小、落實,從而讓“獲得感”真正進入官兵心中,而不是停留在文件中、漂浮在半空中。目前來看,各級在給官兵卸掉“思想包袱”、解除后顧之憂方面,仍有努力空間。
現(xiàn)在,基層官兵普遍感到“壓力山大”:工作很多“,沒早沒晚、沒大沒小、沒完沒了”;責任很重,“怕考、怕查、怕出事”。肩上始終扛著沉沉的責任,心頭始終懸著一塊塊巨石,無怪乎有的干部骨干認為,自己的職務是“低位”而“高?!?。
此外,有的官兵幾經(jīng)轉隸、整編、移防、換崗,任務調整難適應、婚戀問題難解決、兩地分居難團圓、老人小孩難照顧……這些問題,樁樁件件都很棘手,疊加起來就更難應付。一些干部骨干感慨,既要做好戰(zhàn)士的思想工作,還要解決自身的思想問題,可謂有苦難言。
強軍必先安軍。如果官兵既要為工作任務“擔驚受怕”,又要為各種瑣事煩心鬧心,影響的就不只是一兩個人的身心狀態(tài),而是整個部隊的運行狀態(tài)。只有盡心竭力幫助官兵卸下“思想包袱”、解除后顧之憂,他們列陣沙場才能心無旁騖,上了戰(zhàn)場才能奮勇向前。
但毋庸諱言,少數(shù)領導對這個問題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精力不多、解決效果不好。比如,有的單位每隔一段時間就組織一次思想摸底,梳理“官兵有什么現(xiàn)實困難”,但每次摸底之后,再也沒有下文;有的領導只想立威、不愿動情,“層層傳導壓力”十分用力,“層層傳遞關心”卻不太用心……
凡此種種,看似是工作方法、領導風格的問題,實際是工作作風、群眾立場的問題?;蛟S在這些領導看來,“擔子”壓實了是工作成績,“包袱”卸掉了卻難得彩頭,所以給官兵提要求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對官兵的煩惱、苦衷、困難卻不在乎、不關注、不熱心。
“你熱心,我才心熱?!惫俦囊恍﹤€人問題,比如,野外駐訓期間能不能休假探親,已婚干部士官能不能回家住宿,家屬隨軍、小孩入學、老人看病的問題能不能順利解決,等等,放在一個單位的建設全局來看,可能確實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對于官兵個人而言,卻絕非小事。在這些“天大的小事”上,領導如果不管不問,又怎么指望官兵跟你“平時親如兄弟,戰(zhàn)時生死相依”?
早在8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就在《才溪鄉(xiāng)調查》中指出:優(yōu)待紅軍家屬,是使群眾歡喜去并且安心留在紅軍部隊的一個根本工作。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對于如何讓官兵“歡喜”“安心”的認識,理應更加深刻才對。
特別是當前,我們處于一個利益早已“去魅”的時代,全國各地為爭奪人才竭力開出“有吸引力”的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為軍人軍屬提供更好的保障,是軍隊留住人才、集聚人才、激勵人才的重要手段。或許,解決好一件小困難,遠比空講一堆大道理更能激發(fā)官兵的工作熱情、練兵動力、奉獻精神。
我們相信,只要各級把官兵的獲得感當回事,真心實意為官兵著想、積極主動為官兵辦事,不因事難而逃避、不因事小而不為,就一定能帶出部隊的融融暖氣、虎虎生氣,從而推動強軍興軍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