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光輝歷程,總結寶貴經驗,學習時報“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專欄在前一階段刊發(fā)紀念文章的基礎上,從今天起,將集中再刊發(fā)一批重點文章。
——編 者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近百年的歷史進程,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與社會革命實踐創(chuàng)新相互激蕩、相互促進的歷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國社會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國社會革命偉大實踐的變革成就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次又一次實現(xiàn)歷史飛躍。已經完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如此,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同樣是如此。40年來,馬克思主義再一次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中國也不斷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造出的偉大實踐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更是以實踐為鮮明指向。正像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強調的:“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瘪R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對了立場、觀點、方法,就會結出實踐的碩果。中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啟的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出的實踐碩果。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國社會的最大實際,什么是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永恒的課題在20世紀下半葉更加突顯出來。通過解放思想,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我國尚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并把它作為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j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鄧小平講得更明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基本實現(xiàn),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理論突破與創(chuàng)新,奠定了改革開放堅實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并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這就需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僅體現(xiàn)在生產力水平比較低,還體現(xiàn)在制度建設不夠成熟、沒有定型。所以,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繼續(xù)調整、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各類體制和相應運行機制,讓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就是40年來改革開放已經和正在做的事情。
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深化,束縛中國社會的一些僵化保守的觀念不斷被打破,新的認識、新的政策不斷涌現(xiàn)。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tǒng)一的體制;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在這一思想與實踐相交織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提出一系列精辟論斷: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等等。這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使得中國社會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最終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fā)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成功實現(xiàn)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
用馬克思主義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對時代主題的判斷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二戰(zhàn)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經濟國際化、全球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加深,國家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大大增強,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純依靠軍事力量贏者通吃還能全身而退,發(fā)生世界大戰(zhàn)的概率越來越小。另一方面,總結歷史經驗,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而且,“中國是一個大的市場,許多國家都想同我們搞點合作,做點買賣,我們要很好利用”。伴隨著“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科學判斷的作出,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大踏步地趕上時代,從建立經濟特區(qū)到“三來一補”,從堅定“復關”到成功“入世”,從被動融入到主動引領,實現(xiàn)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中國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在當代中國的運用與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也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實現(xiàn)。于是,在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開始反全球化,甚至準備筑墻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時候,中國社會成為中流砥柱,扛起了捍衛(wèi)推動改善經濟全球化的大旗?!叭祟惷\共同體”理念提出5年多來,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所認同,成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全球共識;“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來,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80多個國際組織支持和參與,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的國際合作平臺。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深刻改變中國的同時也開始深度塑造世界。
改革開放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xiàn)歷史飛躍
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不竭的源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了改天換地的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巨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我們有這樣的理論自覺,更有這樣的理論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領改革開放不斷從輝煌走向輝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在改革開放的高歌猛進中實現(xiàn)著自身的歷史性飛躍。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新的實踐基礎上,認識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把書本當教條,不能照搬外國模式,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認識到中國還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歷史階段,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認識到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等等。這一系列來自實踐的認識不斷深化,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根本任務、發(fā)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zhàn)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tǒng)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進而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形成鄧小平理論,實現(xiàn)了繼毛澤東思想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
改革開放實現(xiàn)了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也給中國社會和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方位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中國共產黨如何在“四大考驗”中保持政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中國社會如何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有效避免經濟社會發(fā)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如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xiàn)發(fā)展的可持續(xù),等等。實踐出考題,理論做答卷。通過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的系統(tǒng)深刻回答,在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基礎上,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理論創(chuàng)造自當不斷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讓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讓中國社會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更重要的是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統(tǒng)攬“四個偉大”的實踐也漸次展開。這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偉大的實踐孕育出偉大的思想。在這樣堅實的實踐基礎上,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宏大的戰(zhàn)略眼光勾勒出21世紀中國和21世紀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以其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歷史規(guī)律的深刻揭示,對現(xiàn)實問題的深入分析,對未來發(fā)展的深入思考,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改革開放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政治定力與理論自覺
通過梳理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認真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經驗,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講清楚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對了什么,既是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客觀要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核心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把握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基礎上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前提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離開馬克思主義談中國化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p>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落腳點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要真正在中國大地上枝繁葉茂,一定要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風格,要能為開辟中國道路,解決中國問題提供理論支撐與思想保障。離開中國的實際,離開中國的實踐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為了裝點門面,不能變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連說“好箭”就是不發(fā)射。好箭是用來打靶射“的”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拿馬克思主義這個“矢”來射中國這個“的”的。
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定要有中國形式、中國風格、中國特點、中國氣派,概言之,要有“中國味”。這中國味,就是幾千年來積淀在中華民族生命和血液中的中國情感、中國意志、中國愿望、中國思維等等,就是中國文化的精、氣、神。我們不可能離開自己國家與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傳統(tǒng)去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工作。沒有中華優(yōu)秀文化沃土的滋養(yǎng),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的發(fā)揚光大、生機勃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在于“化”,要化為理論、化為信仰、化為武器、化為實踐。毛澤東指出:“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备母镩_放以來,我們“化”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理論武裝轉化為中國共產黨人為偉大事業(yè)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轉化為觀察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轉化為指導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行為準則。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要從書本里、文件中、會議上走出來,走進群眾火熱的生活、走向中國蓬勃的實踐,以簡明的內容、通俗的形式、大眾的思維、普及的方式讓群眾能掌握、會運用。讓廣大群眾所認知、所接受、所實踐,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的思想武器,也才能把人民群眾作為自己的物質武器。
理論的最高目標是指導實踐,理論的最高成就是化為實踐。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實踐都應該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原則的遵循,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要求的踐履,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目標的追求。不能講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如果理論上講的與實踐中做的不僅不一致還相互打架,既損害了理論的權威,也會讓實踐走入誤區(qū)。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更不能是改旗易幟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結論,也是改革開放再出發(fā)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要求。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