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之濱,那抹動人的“中國紅”,把“和平藍”點綴成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
“藍線”英雄
▲中國第16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官兵整齊列隊,準備赴“藍線”地區(qū)開展作業(yè)。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攝
把“和平”豎起來!
一張反映中國維和官兵豎起象征和平的“藍桶”的照片,令我們對位于黎以邊境的“藍線”心馳神往。
“藍線”的由來,要追溯至17年前——聯(lián)合國為黎巴嫩和以色列兩國臨時劃定了一條長約121公里的停火線,此后開始沿著這條線栽設(shè)“藍桶”。
▲位于黎以邊境“藍線”地帶的“藍桶”。董永康攝
如今,盡管劃定了“藍線”,豎起了“藍桶”,但這里距離真正和平的道路依舊漫長。來到黎巴嫩,我們對“中東火藥桶”這一稱謂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在這里,很多“不尋?!弊兂闪恕皩こ!薄?/p>
街道兩旁,政治人物海報擠下了商業(yè)廣告;高速公路上,政府軍哨卡取代了收費站;葬禮上,槍聲淹沒了鞭炮聲……
正是在這片危機四伏的土地上,中國已連續(xù)11年派駐維和部隊。如今,第16批赴黎維和部隊410名官兵,在這里繼續(xù)履行著和平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