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巡邏執(zhí)勤要“全副武裝”

相比大雪封山,秋季巡邏的條件好太多了。王小英攝
白哈巴的冬季長達八個月,每年冬季10月至次年4月間,阿爾泰深處,均是冰雪封山,最冷時達到零下50.4攝氏度。
寒冷,是很多人對這里的初印象。
最冷的時候,從屋里出發(fā)去執(zhí)勤,出門不足10分鐘,腳已凍得不行了。
如果執(zhí)勤巡邏,要穿上秋衣秋褲、絨衣絨褲、棉衣棉褲,外加冬季迷彩大衣,幾乎是全副武裝,但依然難抵嚴寒,很多人執(zhí)勤時就在操場跑圈。
有時還要升級,王鑫將其總結(jié)為四皮,即皮手套,皮帽子,皮大衣,防寒皮靴,以及面罩。冬季露營的話會選擇在背風的地窩子,防止雪崩。經(jīng)驗也逐漸被摸索出來,戴皮手套建議徒手穿戴,褲腿要放在靴子外面等。
最辛苦的記憶往往都在冬天,王鑫說,不僅要打掃積雪,而且要執(zhí)勤巡邏,特別是冬季的長途巡邏,要負責馬匹管理,每天光喂草都要花很長一段時間。
嚴寒,往往還伴隨著通信不便等,祖儂說,剛來連隊,冬季下大雪,老班長的小孩剛出生,但未能趕回去,信號中斷聯(lián)系不上。印象中,睡在下鋪的老班長抱著手機說,他的家人、孩子全在手機中,手機就是全部,讓人聽了心酸。
嚴寒,也會暗生情誼。一次長途巡邏中,王鑫的腳被凍了,鞋子都脫不下來,他們向一戶牧民求助,喝一碗熱茶,牧民不僅拿出熱奶茶招待他們,還用開水澆鞋,隨后用雪搓洗,避免留下后遺癥。這戶人家,后來則成了王鑫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