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 (國際觀察)緬甸和平進程邁向歷史新階段
新華社記者張云飛 張遠
備受矚目的緬甸21世紀“彬龍會議”、即和平大會定于本月31日舉行。這次大會標志緬甸和平進程進入歷史新階段。會前,民盟政府、少數民族武裝等多方都釋放出積極訊號,表現出對和解的期待。
昂山素季“掛帥”促和
民族和解是民盟政府上臺后主抓的大事。緬甸政府7月11日專門設立“民族和解與和平中心”,探尋政府、議會、軍隊、少數民族組織、少數民族武裝及各組織之間順利合作的指導方針,以及緬甸實現民主聯邦制的方法。
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出任民族和解與和平中心主席,她近期數次與軍方協商、與民族武裝溝通,為會議打前站。昂山素季希望這次新時期的“彬龍會議”可以傳承歷史、創(chuàng)造歷史。
1947年2月,緬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領導人在緬北彬龍鎮(zhèn)簽署《彬龍協議》,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共同脫離英國殖民統治。這可以說是緬甸國父昂山將軍的政治遺產,也是緬甸各民族聯合爭取獨立的政治基礎。
不過,緬甸獨立之后,殖民統治遺留下的民族矛盾不但沒有彌合,反而不斷激化,導致長期對立和內戰(zhàn)。過去60多年中,緬甸長期存在大小幾十支與中央政府對抗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
少數民族武裝普遍反應正面
幾十年內戰(zhàn)已使各方認識到,武力解決不了民族問題更不可能兌現各自訴求,只有通過談判和協商才能實現和平,進而謀求經濟發(fā)展。
從緬甸前軍政府到吳登盛政府,一直在試圖通過和談解決民族武裝問題。吳登盛政府時期,只有8支民族武裝簽署全國?;饏f議。一些分析師認為,少數民族武裝與當時的緬甸政府互諒互讓不夠、互信不足是和解的重要障礙。
民盟政府上臺后,一直強調“全面包容原則”,同時,先前對少數民族武裝態(tài)度強硬的緬甸軍方也展現更多變通性,號召所有少數民族武裝都參與到21世紀“彬龍會議”中。
對于緬甸政府的號召,大多數少數民族武裝表態(tài)愿意參與和平進程。上月末,緬甸21支少數民族武裝中17支在緬甸克欽邦北部小城邁扎央集會,就21世紀“彬龍會議”議題提前協商。在會議召開期間,沒有參與會議的佤聯軍和勐拉軍高層也率代表團與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會談。
中國愿促進推動和平進程
緬甸和平進程是緬甸的內政。同時,緬甸的和平也關乎中緬邊境地區(qū)的安寧、穩(wěn)定與發(fā)展。
最近幾年來,應緬方邀請,中國外交部亞洲事務特使一直觀察見證緬甸和平進程。孫國祥特使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緬甸的友好鄰國,中國一直關注和支持緬甸的和平進程,也一直在發(fā)揮勸和促談的作用,愿各方早日達成政治解決方案,并希望緬甸在和平的基礎上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中國愿意做緬甸和平的促進者、推進者。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緬甸和平進程道路上挑戰(zhàn)還很多,不過,只要各方坐到一起談起來,就有可能找到各方接受的解決方案。邁向和平是大勢所趨,全國和平是民心所向。各方抓住當前和平與發(fā)展機遇,共同努力實現全國和平,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明智之舉,這也符合緬甸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