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搜索 解放軍報

紅軍的第一部電臺

來源:中國軍網作者:孫成智責任編輯:于海洋
2021-10-16 15:50

文物:紅軍的第一部電臺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規(guī)格:長40厘米,寬27厘米,高31厘米,屬電子管收報機,功率15瓦。

來源:從國民黨部隊繳獲

1930年12月30日,紅一方面軍在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岡戰(zhàn)斗中,一舉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張輝瓚的第52、53旅,繳獲了敵師部中一部燈座為彈簧式的15瓦無線電臺。但電臺的發(fā)報機已壞,而收報機和充電機則完好無損。實際上這只是半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fā),但它卻成為紅一方面軍最早的電臺。

紅軍利用這臺收報機抄收國內外新聞,監(jiān)聽敵人動向,開始了紅軍無線電技術偵查工作,結束了紅軍沒有無線電通信的歷史。1931年春,毛澤東、朱德決定成立無線電隊,之后逐步建立起具有完整功能的無線電通信體系。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這部電臺也跟隨著走上了長征路,一直到達陜北。紅軍通信保障和情報偵查工作為四渡赤水等戰(zhàn)斗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50年代,原總參通訊兵部建陳列館,王錚囑咐工作人員將這個電臺送到展覽館。1959年,軍事博物館建館,根據(jù)原總政治部要求,總參通訊兵部將這部電臺移交給軍博。后來,為了總參通訊兵部展覽所需,王諍親自按照這部電臺的原型,重新仿制了一部,放在了通訊兵部展覽室中。

1941年1月,《通信戰(zhàn)士》創(chuàng)刊一周年的時候,毛主席給王諍等人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font>

毛澤東、朱德親自動員王諍等人參加紅軍

1930年以后,紅軍的作戰(zhàn)形式由游擊戰(zhàn)過渡到以運動戰(zhàn)為主,為了便于組織各地區(qū)部隊配合行動,便產生了使用無線電通信的要求。1930年9月,彭德懷部隊打長沙時,與黃公略部隊只隔一條鐵路,但相互不能通信。從那時起,紅軍就感到非要建立無線電通信不可。在第一次反“圍剿”時,總部就命令所有部隊在戰(zhàn)爭中必須把繳獲的無線電臺和俘獲的無線電人員一律保留下來。1931年1月2日,王諍等人被送到總部。

1931年1月4日,毛澤東、朱德于龍岡小布(紅軍總部駐地)一個祠堂里,親切接見了王諍、劉寅等人,歡迎他們加入紅軍,鼓勵他們把掌握的無線電技術“用來為工人、農民服務”,希望他們“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努力工作。”王諍回憶說:“開始工作后,朱總司令幾乎每晚都要來和我們談話,講述革命道理和當前形勢?!眲⒁貞浾f:“我們剛開始工作,朱總司令幾乎每天吃過晚飯都要到電臺來,一是來聽聽新聞,再就是對我們進行思想教育。他總是那樣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來時還要帶上一包麻雀牌香煙給電臺吸煙的同志。朱總司令對我們這些剛剛解放過來的技術人員這樣的關懷,循循善誘,使我們深受感動,極大地激發(fā)了我們的工作熱情?!?/p>

通過毛澤東、朱德親自做工作,王諍、劉寅等10人愿意留下來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盡心工作。王諍成為我軍建立的第一個無線電隊的隊長,是我軍無線電通信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毛澤東評價王諍“通信事業(yè)的開山鼻祖”,李先念為王諍題詞“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zhàn)為民”。

為了體現(xiàn)對他們的重視和關懷,毛澤東指示有關負責人在生活上給予他們特殊待遇,每人每月發(fā)30至50塊大洋,當時紅軍官兵一個月的月餉平均在十幾塊大洋左右,可見,通信人員的待遇遠遠超出了紅軍官兵的生活水準。

王諍(左)、王子綱(中)、劉寅(右)

半部電臺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立大功

1931年4月上旬,也就在王諍等人參加紅軍剛四個月,蔣介石調集20萬大軍,兵分四路向中央蘇區(qū)發(fā)動圍剿。敵人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的戰(zhàn)略,對此,毛澤東總政委采取了揀弱的打、各個擊破、運動中消滅敵人的積極防御作戰(zhàn)方針,計劃先打富田地區(qū)的王金鈺的第五路軍。于是,紅軍秘密開到東固、龍岡、上固地區(qū)隱蔽集結待機,處在距敵蔡廷鍇部40余里、距郭華宗部10余里的危險地帶。這時,王諍帶領無線電隊利用半部電臺(因這部電臺的發(fā)報機已壞,只能收不能發(fā))進行日夜不間斷地監(jiān)聽、捕捉敵電臺信息。

等了20余日,仍不見駐富田的王金鈺部從固守的碉堡中出來。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總政委正為敵人究竟什么時候出來,到哪個方向去,我軍應在哪里設伏擊圈等等情況焦急萬分的時候,王諍于5月12日18時,利用這半部收報機偵收到敵駐富田的王金鈺所屬28師公秉潘電臺發(fā)給該師駐留守處的一份重要情報,內容是:“我們現(xiàn)在住富田,明晨出發(fā)”。敵留守處問:“到哪里去?”敵師部電臺回答:“向東固去”……

在敵人夾縫里隱藏20多天,尋不著戰(zhàn)機的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總政委,看到王諍送來的重要情報后,十分高興,立即下達了“零時起床,一點吃飯完畢,一點半集合、出發(fā),務于拂曉前占領東固一代有利地形,待機殲敵”的命令。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經過一晝夜的激戰(zhàn),殲滅敵第28師全部和敵第47師一個旅的大部,同時還繳獲了國民黨軍的一臺100瓦的完整大電臺,俘獲敵第28師的全體無線電人員,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首戰(zhàn)勝利。

在整個第二次反“圍剿”戰(zhàn)役中,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總政委都是從王諍等同志偵收的敵人各部隊間來往電報中,掌握敵人行動的,偵收的情報成為下定作戰(zhàn)決心的主要依據(jù)。

最終紅軍以極小的損失,作戰(zhàn)15天,橫掃七百里,取得5戰(zhàn)5勝,殲敵3萬余人,繳槍2萬余支的輝煌戰(zhàn)績。這部電臺的功績可謂功勛卓著。蘇區(qū)軍民集會歡慶勝利時,毛澤東表揚了王諍,說:“我們工農紅軍也有了千里眼、順風耳,這是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呢!”毛澤東還特地請王諍上主席臺前,讓紅軍指戰(zhàn)員們認一認。全場掌聲雷動,此起彼伏。

電影《永不消失的電波》主角原型李白生前使用的電臺。

長征中紅軍電臺應用不一

中央紅軍在長征出發(fā)前,共有17部電臺,長征時,留給劉伯堅、項英和江西軍區(qū)3部,剩下14部都帶著參加了長征。其中,這半部電臺就在這14部之中,而且應該已經是完整的收發(fā)報機了。因為第四次反“圍剿后”,蘇區(qū)建立了通信材料廠,因此具備了維修裝配能力。王諍在回憶錄寫道:“通信材料廠主要工作是利用已有零件(寧都起義帶來的材料)裝配機器……中央紅軍長征時,電臺運輸隊有200余人,器材零件有100多擔,到陜北時,只剩1擔了?!?/p>

中央紅軍由于電臺較多,軍委和各軍團前后衛(wèi)均有電臺,協(xié)調聯(lián)絡均很通暢。盡管有了這些“順風耳”和“千里眼”,可是,因指揮者的不同,作用發(fā)揮的可是大相徑庭。博古、李德指揮紅軍時,也是這些電臺,卻連連遭受失敗,五次反“圍剿”的失利致使紅軍失去中央蘇區(qū),湘江戰(zhàn)役幾乎差一點全軍覆滅。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領導人一換,這些電臺就真似“順風耳”“千里眼”一樣了,紅軍進退自如,把敵人調動的團團轉。

紅四方面軍長征時只有幾部電臺,無線通信力量較中央紅軍相差不少。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后,調了幾部電臺給紅四方面軍,后來紅5軍團、紅9軍團又帶了部分電臺到紅四方面軍。中央紅軍北上時,只剩下5部電臺,而且都是功率不大的機器,到達陜北同15軍團會合后,兩軍共有電臺8部,配屬在前方總指揮部1部,后方總部2部,新聞臺1部,紅1軍團2部,紅15軍團兩部。

紅二方面軍在紅二、六軍團會合時,只有2部電臺,在湘鄂川黔時期,先后繳獲5部電臺,長征到達甘肅天水附近,又繳獲1部15瓦電臺。

1955年王諍被授予中將軍銜。

我軍通信事業(yè)的開山鼻祖

王諍,1909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蘇武進縣。1928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通信科,1930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他是毛主席、朱總司令親自任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無線電臺的隊長,繼而出任紅軍無線電大隊大隊長、紅軍無線電總隊總隊長、軍委總司令部第四局(通信聯(lián)絡局)局長等。解放后,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后改為通信部部長)兼國家電信總局局長,郵電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yè)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四部部長等。1955年授中將軍銜。他也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文字/孫成智)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