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yè)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太空、網絡等新興領域將成為未來的爭奪焦點。快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武器裝備及作戰(zhàn)方式,給軍隊科研院所提出了全域戰(zhàn)場研究的新要求。
挺立時代潮頭,軍事科研院所如何推進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落地生根,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zhàn)斗力?如何實現科技創(chuàng)新“深蹲助跑”到“起跳跨越”,跑出科技創(chuàng)新“加速度”?請看解放軍報記者從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帶來的新聞調查。
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為提升國防實力鍛造強大引擎
■中國國防報記者 潘娣 特約記者 趙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yè)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太空、網絡等新興領域將成為未來的爭奪焦點??焖侔l(fā)展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武器裝備及作戰(zhàn)方式,給軍隊科研院所提出了全域戰(zhàn)場研究的新要求。
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加強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大力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挺立時代潮頭,軍事科研院所如何推進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落地生根,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zhàn)斗力?如何實現科技創(chuàng)新“深蹲助跑”到“起跳跨越”,跑出科技創(chuàng)新“加速度”?請看記者從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帶來的新聞調查。
科研方向——
躬身必以研為戰(zhàn),望遠不墜鯤鵬志
3月下旬,在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已經完成某項目試驗內容的科研人員正在緊張地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這也意味著他們潛心鉆研的某前瞻性課題進入結題階段。
幾年前,某型武器的概念剛剛被提出時,科研人員就敏銳地認識到: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該型武器一旦突破技術壁壘研制成功,將會對國防工程建設帶來新的挑戰(zhàn)。時間不等人,他們結合我國國防工程現狀,詳細規(guī)劃了課題的研究方向和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今,該項目組基本掌握某新型武器對目標的毀傷效果,并相應提出新的防護理念。
項目成功結題的背后,源于科研靶標的準確瞄向,而科研方向的確立得益于科研團隊敏銳的洞察力與前瞻性。這種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在該研究院并非個例。
據工程師韓彧回憶,早在上世紀80年代,該研究院科研人員根據作戰(zhàn)發(fā)展趨勢,預見性地提出未來戰(zhàn)爭信息化作戰(zhàn)的研究方向。經過廣泛收集資料、調查了解情況、剖析研究規(guī)律,他們?yōu)樵撗芯糠较蚬蠢粘鼍哂星罢靶缘陌l(fā)展藍圖。
得益于長期對信息化作戰(zhàn)樣式的研究積累,去年研究院正式組建相關防護研究室之后,研究室科研人員便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推進相關科研課題。
課題申請立項與研究周期長,短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會更長時間。如果研究課題缺乏前瞻性,科研方向對接戰(zhàn)場不緊密,出了成果也難以助力部隊戰(zhàn)斗力的提升,勢必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針對這種情況,該研究院明確要求:“事關國防工程的研究課題,不具備實用性前瞻性決不允許立項?!?/p>
“我們的研究成果通常要經過演練場檢驗,匯總收集部隊反饋的意見建議到意見反饋表上,為下一步科研攻關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奔磳⒏澳吃囼瀳隹疾斓墓こ處熗趺髡芨嬖V記者,為了讓研究課題經得起未來戰(zhàn)爭的檢驗,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經常上高原、下海島,走南闖北去調研、考察與論證。
幾年前,科研人員在部隊調研時發(fā)現,某旅在實兵演練過程中使用的迷彩遮蔽布在特殊地形下不利于偽裝掩護。針對發(fā)現的問題,科研人員迅即組織課題立項研究,設計出新型信息化遮蔽系統(tǒng)與遮蔽布,使戰(zhàn)場鋪設更加方便快捷,更具迷惑性和隱蔽性。
“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密切關注世界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發(fā)展動向。的確,搞科研如同打仗,有前瞻視野才能贏得攻克難題的制高點,把握勝利的主動權?!闭劶把芯吭旱恼n題立項標準,研究員劉瑞朝感慨道,國防工程領域的科研必須順應作戰(zhàn)樣式和武器發(fā)展最新趨勢,在接地氣的同時走一步看百步。
科研人才——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你們觀察一下,這是處理后顯現的裂紋……”3月13日下午,該研究院某實驗室不時傳出陣陣機器轟鳴與講解試驗內容的聲音。
在實驗室里,記者看到一位身著軍裝、頭發(fā)花白的軍人。研究員陳安敏告訴記者,這位老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顧金才,剛剛在門外聽到的聲音就是顧院士在給年輕骨干講解試驗內容。
身為院士,科研任務本就十分繁忙,完全不需要一直盯在一線,但已經80歲高齡的顧院士卻仍堅持耐心細致地教徒弟、帶團隊。
“顧院士那一批老同志自單位成立以來就一直奮戰(zhàn)在一線,手把手地對科研人員進行傳幫帶。我能走到今天特別感謝前輩們的教導和扶持?!惫こ處燅R棟良對研究院良好的氛圍感受頗深。
2009年,馬棟良分配到地處中原大地的某研究所。新到工作單位,還沒了解工作內容的馬棟良以為會被派去干一些整理文檔的“雜活兒”,讓他沒想到的是,剛到單位就被委以重任,全程參與某重大防護研究課題。
“項目組里都是著作等身的老師,而我一個‘菜鳥’能把項目任務完成好嗎?”馬棟良回想當時的心情既激動又惶恐。他在研究院待久了才知道,原來研究院對每位骨干人才都會制訂能力提升計劃,對有發(fā)展?jié)摿Φ尼槍π灾朴喤囵B(yǎng)方案,通過崗位鍛煉、送學培養(yǎng)、合作交流等方式,培養(yǎng)骨干人才方隊。
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表彰大會上,馬棟良參與的這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讓他既驚喜又意外的是,項目組組長綜合考慮每個人的貢獻后,將他放在了第七作者的位置,這對年輕科研人員來說既是榮譽,更是鞭策和激勵。
“并沒有因為年輕就忽略我在科研中的貢獻,這也是我們年輕骨干留在這里潛心搞科研的重要原因。評獎看重專業(yè)能力與所作貢獻,在評職調級時不唯獎不唯成果,而是依據綜合性評價?!瘪R棟良告訴記者,目前他手頭同時開展4個項目,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周末加班是常態(tài)。如他所說,這種公平的競爭方式與評價機制,讓他們在這兒搞科研“得勁兒”“有勁兒”。
而和馬棟良一樣,喜歡研究院人才培養(yǎng)氛圍而深耕科研,并取得成就與發(fā)展的“80后”年輕骨干不在少數,有的成為了高級工程師,有的擔任了研究室領導,一大批科研骨干在這里快速成長起來。
科研條件——
梧桐枝繁葉茂,自有鳳凰來棲
如果說信息技術是戰(zhàn)斗力的“倍增器”,那么科研條件就是催生創(chuàng)新成果的“孵化器”。
在研究院采訪的日子里,記者發(fā)現科研人員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試驗場。
在研究院某試驗場地,記者見到正在準備試驗內容的副研究員徐翔云,他告訴記者,每個研究室都有幾處根據科研項目需求建造的實驗室或試驗場,除了購置地方技術成熟的產品,大部分是自主研發(fā)的設備,他身旁的某新型試驗設備就是去年研發(fā)投入使用的。
2012年年底,國外發(fā)布了一款新型武器,根據科技人員掌握到的情況,其攻擊性能及其對防護工程的破壞性令人吃驚,很可能會導致許多防護工程失去其應有的效用。
關乎國防工程的安全問題,科研人員要盡快摸清該型武器的相關性能,而要掌握到最準確的資料,需要開展相關試驗。由于是新型武器,國內尚未有可以作為替代的試驗手段,而要報項申請研制試驗裝備,往往需要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一現實難題讓該研究院科研人員皺緊了眉頭,怎么辦?
“成立由院士專家組成的專項課題攻關小組,群策群力攻堅克難?!笨蒲腥藛T匯報情況后,研究院還請來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探討,經過多方科學論證,他們當即拍板兒,盡快開展試驗設備的研制。
2015年,在國內大多數同類型試驗裝備只能固定使用的情況下,研究院研制出某型試驗裝備。有了試驗裝備,課題組很快開始進行某評估試驗課題的申報工作。如今,該課題組成功進行武器威力研究、目標毀傷情況等試驗,并相應提出新的防護理念和結構。
“如今,軍事科研機構面臨的很大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我們要盡力為科研人員及時提供先進的科研條件,保障創(chuàng)新研究。”該研究院領導說。近年來,他們先后建起1000多平方米、200余臺(套)設備軟件的工程綜合論證環(huán)境實驗室、動載和靜載試驗平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前,該研究院在持續(xù)抓好科研條件建設任務落實的同時,著眼國內外現狀與相關專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積極籌劃新的科研條件建設項目,推動“重大地下工程安全”國家重點試驗室等申報工作。瞄準世界前沿武器的防護技術研究的某課題將在剛建成的模擬試驗中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