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叔本華曾說:“人與生俱來的最大恐懼是絕對價值的喪失。”烈士遺骸的回國,是我們集體記憶的又一次喚醒,也給我們再次樹立了崇高的價值坐標。
在空軍工程大學,有一位因搶救溺水少年而英勇犧牲的烈士,他叫呂式光。在他生前所在學員隊,保持了一個不變的傳統(tǒng)。一屆屆新學員來隊,每次晚點名時,第一個被呼點的就是呂式光的名字,全隊上百名學員同時答“到”,聲震長空。
一聲“到”,是屬于一個學員隊的精神價值坐標。志愿軍烈士,則是屬于我們全民族的精神價值坐標。
三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半個多世紀的歸程那么遙遠,幾十年的異域漂泊早已物是人非,但祖國母親永遠沒有忘記自己的孩子。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離開我們的同胞,那一年,都很年輕,年輕得讓人心痛。大多是20歲左右的芳華年齡,近七成犧牲時不到30歲。如果他們還活著,也能像我們一樣親歷如今祖國的自信多姿,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如今只能想象。今天之繁華,今日之喜悅,又怎能忘卻那些年輕的英雄。正是“青春碧血飛,鮮花常年開,先烈英魂舞,河山攬夢來”。
朱日和閱兵。李三紅 攝
硝煙早已散,但砥礪人心的“英烈精神”不僅成為涵養(yǎng)后人的精神譜系,也化作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柱石。
在熱播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中,一位在也門的中國商人談起中國軍艦迎接他們回家時,那種感動的眼神,讓人熱淚盈眶。祖國的強大與自信,透過熒屏,傳遞給了每一個人。
誠如斯言,無論是撤僑還是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祖國的強大,體現(xiàn)在“接你回家”。不管走到哪里,祖國永遠是我們強大的靠山。
今天,我們可以昂首挺胸地向志愿軍先烈報告:山河已無恙!歡迎回家!
禮兵護送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資料圖
別離依稀,重逢如魘。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到現(xiàn)場目睹那感天動地的場景;也許,我們沒有機會獻上一束鮮花。但讓我們用最崇高的敬意、最溫暖的目光,仰望長空,注目英烈回家的路。
忠魂歸國,萬里長空永為英雄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