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搜索 解放軍報

鄧小平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建構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周錦濤 譚瀟 責任編輯:楊紅
2024-08-15 10:47:00

內容提要:202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就是他帶領黨和人民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他創(chuàng)立的鄧小平理論?!睘楦脤W習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思想遺產和精神財富,本期圍繞鄧小平和中國式現代化開展專題研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可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與探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具有關鍵性影響。鄧小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開啟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性人物,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建構以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命題為起點,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出基本特征、根本遵循、本質特征、價值目標、戰(zhàn)略步驟及實踐路徑等基本內容,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體系的基本框架。

啟航:確立中國式現代化根本遵循

鄧小平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建構,可追溯到“中國式現代化”概念的演變過程,實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始終貫穿這一過程,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精神遵循。近代以來,特殊的歷史國情使絕大多數中國人將現代化等同于工業(yè)化。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工業(yè)化的推進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使“四個現代化”開始逐步代替“工業(yè)化”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目標。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繼續(xù)以“四個現代化”概念闡發(fā)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目標。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鄧小平在以西方發(fā)達國家為參照,全面審視差距與差異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出更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建設方案。1979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英中文化協(xié)會代表團時說:“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作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盵1]兩天后,他在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其后逐步對“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重要特點、話語內涵進行了充實完善??梢?,“中國式的現代化”是鄧小平基于實事求是精神,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話語創(chuàng)新。在鄧小平看來,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fā),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現實遵循,他多次從技術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論述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充分考慮中國式現代化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切合中國實際。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政治遵循。實現社會主義、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必然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鄧小平多次強調“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沖擊它”。[2]“兩個基本點”是保障中心的兩個側面: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不能保障現代化發(fā)展的正確方向;不堅持改革開放,就會使發(fā)展缺乏生機和動力。1979年3月,為擊退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從“左”的和右的方面懷疑以及反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思潮,鄧小平及時有力地發(fā)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四項基本原則內在貫通,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指導思想、道路選擇、基本國體與領導主體,最終歸結到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核心,是立國、治國、強國之本。同時,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既要對我國舊的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體制進行根本性變革以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又要對外開放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先進文明成果,實現跨越式發(fā)展。概言之,鄧小平以卓越的戰(zhàn)略眼光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提煉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科學命題,并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精神、現實和政治遵循,以保證中國式現代化啟航之路行正走穩(wěn)。

立本:規(guī)劃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戰(zhàn)略

廓清社會主義本質、標定歷史方位、設定重要目標、謀定戰(zhàn)略步驟是科學建構中國式現代化整體性戰(zhàn)略的根本。其中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認識不清,是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迷茫狀態(tài)的癥結所在。從宏觀歷史演進看,此問題的答案關聯(lián)著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理論,而解答我國處于社會主義什么階段的重大問題又直接決定此階段的基本目標與發(fā)展戰(zhàn)略,是關乎黨和國家發(fā)展全局的前提性戰(zhàn)略問題。在艱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逐步形成了“廓清社會主義本質—立足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構想‘小康社會’階段性目標”這一“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進路。

第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在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過程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qū)別成為亟待厘清的理論難點。鄧小平牢牢把握共同富裕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問題,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維度予以解讀,既不落過往一味強調同步主義、平均主義之窠臼,又堅持現代化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屬性特征,“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最大優(yōu)越性就是共同富?!钡恼摂嗲兄锌萧?。1992年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又完整闡述了社會主義本質,即“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薄3]對“共同富?!钡闹匾暡粌H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根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更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科學的歷史定位。鄧小平繼承了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劃分的思想,即認為社會主義處于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發(fā)展的主要標準衡量中國的現實國情,即可發(fā)現我們尚處于欠發(fā)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時,他明確了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就在于落后的社會生產不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并強調其將貫穿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整個過程,發(fā)展生產力就自然成為黨和國家長期的中心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立于宏觀層面,指明了我國在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總進程中所處的階段,為科學制定發(fā)展目標與戰(zhàn)略奠定了根本性基礎。

第三,“小康”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話語,被鄧小平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階段性目標。1979年12月,鄧小平首次使用“小康”概念詮釋中國現代化建設目標,“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4]此后,他又反復提及“小康”,并對其具體目標進行多次修訂。鄧小平通過對“小康”這一契合人民渴望衣食無憂、生活富足情感的話語概念大眾化、形象化的闡述,既深化了人民對中國式的現代化的理解,使宏偉目標也能切實可感,更在全面撥亂反正背景下為黨和國家確立了求是務實的衡量標準和發(fā)展目標。此后,這一概念一直被中國共產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所沿用,成為貫穿改革開放40多年的重要線索。

第四,“三步走”戰(zhàn)略是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觀戰(zhàn)略規(guī)劃。基于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兩步走”構想的延續(xù)與發(fā)展,鄧小平于1981年首先提出新時期的“兩步走”,這一部署主要著眼于20世紀末實現“小康社會”的階段性奮斗目標,穩(wěn)健地將此目標拆分為兩步實現。1983年2月,鄧小平南下蘇杭,全面的調研使他充分相信“兩步走”目標實現的高度可能性,并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跨世紀發(fā)展,形成了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的“第三步”。至此,這一擘畫中國式現代化60余年的宏偉戰(zhàn)略藍圖基本確立。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了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的戰(zhàn)略目標,從解決溫飽、實現小康到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每一步都具有明晰的時間節(jié)點?!叭阶摺睉?zhàn)略安排將中國現代化的宏觀性任務轉化為具體性步驟,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guī)劃了路線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礎上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zhàn)略部署和步驟安排不斷進行完善與豐富。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把握宏觀、以“三步走”戰(zhàn)略分解初級階段時間跨度,從而由近及遠地實現了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總布局。

定策: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路徑

鄧小平以高度的戰(zhàn)略眼光科學總結和預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系列顯著特征,并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始終強化著彰顯其特征的實踐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這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這些既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特征的全面描述,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路徑,更是對鄧小平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探索的守正創(chuàng)新。

正確的政治路線須由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鄧小平反復強調:“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保證黨的領導。我們之所以能經得起風浪,黨的領導是最根本的一條保證?!盵5]與此同時,他看到了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關注到民主與法制具有的強制保障功能,這些都是筑牢中國式現代化根基的長遠規(guī)范保障。

在堅持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鄧小平突破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二元對立這一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與質疑,他穩(wěn)扎穩(wěn)打,從黨的十二大強調“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至黨的十三大的“發(fā)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最后黨的十四大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將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和市場經濟積極作用有機融合,這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對科學社會主義作出的原創(chuàng)性突破。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物質富足、精神貧乏絕不是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兩個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一方面,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鄧小平多次就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作出論述,并大力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科技教育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與產業(yè)建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鄧小平所開啟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xié)調推進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反映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本質上要求黨和國家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實現全社會整體提升。

鄧小平還敏銳地察覺到,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必須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20世紀后期,鄧小平根據國際形勢新變化,鮮明提出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論斷,并從反對霸權主義、加強國際合作、改善國際關系等方面著力,為我國現代化道路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戰(zhàn)略空間。

鄧小平從“中國式的現代化”科學概念出發(fā),規(guī)劃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fā)展道路,并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特征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索。鄧小平所建構起的較為完整的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既豐富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時代關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思想和戰(zhàn)略部署,又為新時代以來不斷推進和拓展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

■參考文獻

[1]《鄧小平年譜》第4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496頁。

[2]《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頁。

[3]《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

[4]《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頁。

[5]《鄧小平年譜》第4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588頁。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