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10月19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大腦中促進神經信息傳遞的髓鞘含量偏低。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fā)現有助于開發(fā)精神分裂癥的早期檢測方法,并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
髓鞘是一層脂肪組織,包裹在神經元軸突外對其起到保護作用,并具有促進神經信息傳遞的功能。此前有研究者認為髓鞘量減少會導致神經信息無法準確傳遞,這可能與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存在關系,不過一直未得到證實。
日本和歌山縣立醫(yī)科大學19日發(fā)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拍攝了29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33名健康人的腦部圖片,對腦部的各個部位都拍攝多張圖片。通過對比分析專家發(fā)現,這些精神分裂癥患者腦內髓鞘總量都比健康人要少,而且出現減少的部位以大腦額葉和顳葉為主,比以前研究推測的范圍還要廣。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嚴重精神疾病,常見癥狀包括幻聽、幻覺、妄想和胡言亂語等。相關藥物目前已能較好緩解這些癥狀,但許多患者接受治療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無法徹底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研究人員說,精神分裂癥患者發(fā)病后再進行治療非常困難,而新方法通過磁共振成像檢查,有助于早日發(fā)現和預防精神分裂癥。下一步他們將繼續(xù)探索是否可以將這一方法用于診斷抑郁癥和其他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