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6年,張超、余旭、申亮亮、楊樹朋、李磊、劉景泰……一張張烙印在無數(shù)人腦海中的鮮活面孔,匯聚成一個大寫的名字。中國無戰(zhàn)事,軍人有犧牲。如何看待和平時期軍人的犧牲?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發(fā)文章《甘灑熱血寫忠誠》,與您一起探討。
甘灑熱血寫忠誠
編者按
國家,崛起于文明,奠基于精神;軍人,奉獻乃本色,犧牲最崇高。剛剛過去的2016年,張超、余旭、申亮亮、楊樹朋、李磊、劉景泰……一張張烙印在無數(shù)人腦海中的鮮活面孔,匯聚成一個大寫的名字:中國軍人;一段段感天動地、引人泣下的英雄事跡,凝聚成一個厚重的詞匯:犧牲精神。和平年代,雖少有炮火硝煙,但軍人的犧牲在所難免。如何看待和平時期軍人的犧牲?新年開欄的“修養(yǎng)視點”專欄刊登一組文章,就此話題與讀者探討交流。
軍人因犧牲而崇高
■萬?晉
說到“犧牲”一詞,很多人腦中立即會跳出“軍人”二字。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軍人始終肩負著“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的重任,為了國家和民族,甘灑一腔熱血,有著“馬革裹尸還”的壯烈而博大情懷。
軍人的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推崇的道德倫理。無論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勇無畏,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懷激烈;不管是“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所表達的為實現(xiàn)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決絕態(tài)度,還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所書寫的前仆后繼、以身許國的豪邁之情,無不彰顯出軍人勇于犧牲、精忠報國的崇高品質。軍人的犧牲精神,融入血脈、刻進筋骨、涵養(yǎng)生命,既化作舍生忘死奪取勝利的實際行動,也成為軍人這個群體至高無上的精神圖騰。
軍人因犧牲而崇高。為了正義事業(yè)、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而毅然割舍自身利益乃至獻出生命,彰顯出軍人的價值。為國為民而獻身的人,國家和人民永遠不忘。人們看到,天安門前高高聳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那是無數(shù)烈士用鮮血和生命筑起的精神坐標,成千上萬的人去拜謁瞻仰;人們記得,藍天之上軍用專機的隆隆轟鳴,跨越11個國家、飛行27000多公里,接運維和英雄申亮亮的靈柩歸國,無數(shù)人列隊迎接一名士兵“回家”;人們知道,國家以立法形式設立“烈士紀念日”,體現(xiàn)的是尊崇英雄的國家意志,為的是那份不能忘卻的紀念。勇于犧牲的英雄,國家愛之,人民敬之,舍生取義,英魂永駐。
和平時期的軍人也許沒有經歷戰(zhàn)爭的洗禮,也許少了炮火硝煙的考驗,但犧牲奉獻仍是革命軍人職業(yè)道德永恒的內核。在真打實抗的演兵場上,他們大力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斗精神,用鮮血甚至生命錘煉打贏未來戰(zhàn)爭的過硬本領;在搶險救災的特殊戰(zhàn)場,他們演繹“用生命托舉使命”“用犧牲換來新生”的英雄壯舉,維護著祖國的和平安寧與人民的幸福安康;在深化改革利益調整的考驗面前,他們把“戰(zhàn)時忘死、平時忘我”作為人生價值航標,用“讓走就走、讓留就留”的實際行動兌現(xiàn)軍旗下的莊嚴承諾。
有奮斗就會有犧牲。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犧牲都將會與軍人緊緊相連,正如一篇文章中所說,“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要走向強大、復興,就必然會有人付出犧牲,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將如此”。革命軍人的這種犧牲,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種強大的道德力量,將鼓舞和激勵一代代革命軍人以舍小家為大家、把“小我”融入“大我”的行動,續(xù)寫強軍興軍新的輝煌,鑄就人民軍隊不朽豐碑,也撐起一個國家和民族挺拔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