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刷新的是觀念,沖擊的是利益,檢驗的是忠誠。
當前,面對撤并降改的“改革陣痛”,面對進退走留的“思想震蕩”,個別人思想有所跑偏、定力有所下降。有的心口不一,唱功好、做功差,喊得兇、抓得松,把擁護支持改革當口號喊、當標簽貼;有的憂心忡忡,憂素質(zhì)難勝任,憂發(fā)展受限制,憂單位被裁撤,憂崗位保不住,考慮個人得失多、考慮工作推進少;有的等待觀望,思想浮躁,作風浮漂,加班加點少了,吃苦奉獻弱了,盡責擔當輕了。
觀操守在利害時。有人講,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yōu)秀的人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新一代革命軍人必然追求卓越,心存溫度、襟懷風骨,肩敢擔當;必須從“脖子以上”轉(zhuǎn)變思想,凡是于國家利益有利、于軍隊發(fā)展有利、于戰(zhàn)斗力提升有利,無論是動“奶酪”,或者是動“刀子”,甚至是丟“飯碗”,都要聽令而行、不說二話,都要全心全意、無怨無悔,都要言出行隨、知行如一,決不能學一套、說一套、做一套,決不能身子進入新體制、腦子停在老思維。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改革是場大考,既考忠誠,更考擔當。回答好擔當大課題,需要做好三道選擇題:一是“愿與不愿”。像一顆釘子鉚在哪里都給力,像一塊基石鋪在哪里都結(jié)實,始終做到工作自愿不埋怨、負責不推責、專心不分心,始終保持與改革高度同步、與使命高度匹配的狀態(tài)和心靈。二是“敢與不敢”。堅持知責于心、擔當于身、履責于行,做到利益面前不回避、問題面前不躲避、困難面前不逃避,為組織分憂,讓組織放心,始終以鐵一般的擔當攻堅克難。三是“能與不能”。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被動,補齊思想滯后、能力欠缺、本領(lǐng)恐慌的短板,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保持好狀態(tài),做到有位置努力干好、換位置盡快適應、沒位置堅決服從。特別是各級領(lǐng)導干部,更要始終當好關(guān)鍵引領(lǐng)、發(fā)揮關(guān)鍵作用、盡到關(guān)鍵責任,切實擔起改革重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軍隊改革縱深挺進、梯次展開,無論隸屬關(guān)系怎么變,聽令守規(guī)不能變;無論工作崗位怎么改,盡心履職不能改。要堅持鐵心跟黨走、鐵肩敢擔當、鐵腕正風氣、鐵紀嚴自身,自覺講政治、講服從、講奉獻,自覺穩(wěn)心神、少擔憂、多分憂,自覺強擔當、盡職責、抓落實,切實形成擁護支持改革的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大同心圓,結(jié)成改革強軍的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作者:焦兵,單位:陸軍第26集團軍后勤部)
(《解放軍報》2016年02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