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就在馬克思出生的那一年,科幻名作《弗蘭肯斯坦》出版。在這部小說中,科學家造出的人造人,不斷追問自己是誰、為什么要存在。這個“科學怪人”正像現(xiàn)代人的自況,面對不斷發(fā)展的世界,在不斷尋求生活與生命的意義。
兩百年過去,這樣的追問不僅沒有結(jié)束,反而愈發(fā)熾烈。今天,人們平均每6分鐘就會看一看手機,網(wǎng)絡(luò)化生存已是常態(tài);即便在圍棋這樣最復雜的思維游戲中,人工智能也能擊敗頂級大師;而物質(zhì)的豐富讓更多人衣食無憂,也讓學者感嘆“豐裕社會”中人的平庸……人類可能沒有什么時候比現(xiàn)在更需要回到馬克思,去追尋生活的目的性、追求更高的價值、追問生存的意義,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人的尺度”。
讓我們回到馬克思,做一個理想的人。馬克思的身上,有那種令人堅信不疑的、光明燦爛的理想主義,這是他革命性的精神源泉、終極目標和價值追求。他所設(shè)想的共產(chǎn)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我們不能因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袄硐胫髁x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穿越兩百年,我們?nèi)匀恍枰雎犂硐氲恼賳?,“不能因現(xiàn)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哪怕是面對平凡的現(xiàn)實,也在內(nèi)心保持一份篤定、一份堅信。
讓我們回到馬克思,做一個超越的人。馬克思在17歲時就寫道,能夠?qū)ψ约旱纳畹缆愤M行選擇,“是人比其他生物遠為優(yōu)越的地方”。對人的本質(zhì)的深刻洞察,讓他把成為“類存在物”作為“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即便是所謂的“理性經(jīng)濟人”,也既有生物性更有精神性,既有個體性更有社會性。“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們有關(guān)。穿越兩百年,我們?nèi)匀恍枰盐杖说谋举|(zhì),為事業(yè)而忘我、為人民而無我、為大我而棄小我,去過一種更值得過的生活。
讓我們回到馬克思,做一個不懈奮斗的人。馬克思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至今始終確信,凡是真正堅強的人……即使遇到失敗,也總是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度R茵報》被普魯士政府查封,輾轉(zhuǎn)四國卻多次被驅(qū)逐,被“長期的艱苦工作以及多年貧困所造成的極壞的健康狀況”折磨,但馬克思也從未氣餒,而是“像匹馬一樣地工作著”,“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經(jīng)過戰(zhàn)斗”。穿越兩百年,我們?nèi)匀恍枰獡碛羞@樣的激情,以不懈努力投身偉大事業(yè)、以無私奉獻照亮偉大征程,在奮斗中實現(xiàn)價值、在奮斗中收獲光榮。
為抗議普魯士政府查封《萊茵報》,馬克思在該報刊登了一幅政治漫畫——被鎖鏈鎖住的普羅米修斯。這是馬克思的自我寫照,這位“盜火者”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人生追求,在心中燃一團永不熄滅的真理之火、信仰之火。
(九)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在安樂椅上永遠地睡著了。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一則他的訃告,僅有短短一段文字,基本每一行都有錯誤,去送葬的也只有寥寥十幾人。
今天,在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無論春夏秋冬,馬克思的墓碑前幾乎總有鮮花,人們以此表達對這位“千年思想家”的尊敬。
“哲人其萎,思想長存”,馬克思生前的寂寞與身后的榮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200年來,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和思想家從未離開這個世界,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作為科學理論和遠大理想,“對人類文明進步產(chǎn)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在世界的東方,人們將繼續(xù)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不懈奮斗,500年歷經(jīng)曲折的社會主義大潮將繼續(xù)奔涌向前。
讓我們向這位思想和行動的巨人致敬,并許下這樣的諾言——
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在這片土地上永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