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激勵效應
讓更多優(yōu)秀青年從軍報國
本報訊 記者石純民、特約記者許開偉報道:“當年革命先烈用生命翻開了中國革命新篇章,如今國家走向復興之際,我們應該為強國夢添磚加瓦……”這是8月初,遵義師范學院體育系預征畢業(yè)大學生陳杰,在參觀完婁山關戰(zhàn)斗遺址后寫下的博文,成為了校園網紅色論壇上的熱帖。
貴州省遵義市因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和婁山關大捷等而聞名全國,被譽為“紅色圣地、轉折之城”。今年以來,遵義軍分區(qū)堅持發(fā)揮駐地紅色資源優(yōu)勢,將紅色文化滲透到兵役教育之中,在各地開設紅色文化大講堂,組織預征青年現地追尋紅色足跡、聆聽戰(zhàn)斗故事、緬懷紅軍先烈,通過開設“紅色論壇”引導青年寫紅色格言、品紅色書籍、看紅色影視、唱紅色歌曲、講紅色故事……把紅色基因植入預征青年的血液中,激勵他們?yōu)閷崿F強軍目標而奮斗。
“當年,在行軍沿途只要隨便喊一聲:當紅軍來喲!壯年們就會跟著走的……遵義市就有4000多人加入紅軍……”在遵義會議會址前聆聽94歲高齡的老紅軍李光講述紅軍在遵義“擴紅”的故事后,家住紅花崗區(qū)中華路的張俊告訴記者,“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我國公民的光榮義務,我們應該繼承紅軍光榮傳統(tǒng),為建設強大國防貢獻力量?!苯衲旮呖际Ю乃?,放棄隨親戚前往沿海城市打工的想法,毅然選擇了報名參軍。
遵義會議會址、四渡赤水紀念館、土城青杠坡戰(zhàn)斗遺址、紅軍山革命烈士陵園……遵義市的100多處各類陳列館、紅色景點及相關教學設施已納入兵役教育基地范圍,成為堅定國防觀念的活教材。在電視、報紙、網絡開展的“重走長征路”“革命精神大家談”“用歷史看今天”等活動,使廣大預征青年學習理解“紅軍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的內涵和價值的同時,鑄牢了他們忠于黨、忠于人民和忠于軍隊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