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武警上海總隊執(zhí)勤第四支隊執(zhí)勤十中隊學黨史鑄忠誠記事
劉新、劉芳、朱晨耕
武警上??傟爤?zhí)勤第四支隊執(zhí)勤十中隊官兵在營區(qū)內(nèi)開展摔擒訓練(2021年4月20日攝)。新華社發(fā)(李巖攝)
走進武警上??傟爤?zhí)勤第四支隊執(zhí)勤十中隊,處處可見“紅色”:活躍在紅色圣地的義務(wù)講解員、護衛(wèi)著五星紅旗的國旗班、賡續(xù)著紅色血脈的榮譽室……每一抹紅色印記,都透出這個中隊獨有的紅色氣質(zhì)。
他們升旗幟,更樹旗幟,學黨史鑄忠誠,始終走在前列。
鮮艷、純粹、象征信仰的紅色,是這個中隊從未變過的忠誠底色。1982年進駐南京路以來,中隊先后被武警部隊授予“南京路上學八連模范中隊”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3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19次,連續(xù)26次被上級表彰為“基層建設(shè)標兵中隊”。
武警上海總隊執(zhí)勤第四支隊執(zhí)勤十中隊官兵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前重溫入黨誓詞(2017年11月1日攝)。新華社發(fā)(徐延鈞攝)
觸動
來到中隊榮譽室,右側(cè)的紅色展板上,是毛澤東同志所作的《八連頌》;左側(cè)浮雕墻上,“南京路上學八連,霓虹燈下新一代”14個金黃大字遒勁醒目。榮譽室里,144面鮮紅的錦旗熠熠生輝,105件實物、176張照片,講述著這個中隊的輝煌歷史。
20歲的新戰(zhàn)士李昊杰沒有想到,榮譽室里的一張照片,能讓他內(nèi)心燃起“火苗”。
那是一張黑白照片:在被雨水沖刷過的老上海街道旁,一支部隊躺在陰冷潮濕的地上和衣而睡。
指導員楊澤楠告訴他,這張照片是1949年5月人民軍隊解放上海時拍攝的。為了不擾民,官兵嚴守紀律,不入民房,在街邊露宿。中隊的前身,就在這支隊伍里。
看到這張72年前的照片,李昊杰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
到中隊半年,觸動他的,并不只是這張照片。中隊操場上,有一條100米長的黨史路,2米多高、大紅色的展板整齊排列在道路一側(cè),上面濃縮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程。中隊的樓梯、宿舍、食堂和學習室里,黨史學習的板塊處處可見。
每天飯前三分鐘,官兵都會輪流分享黨史小故事。來自革命老區(qū)的李昊杰,第一次分享的是“沂蒙紅嫂明德英用自己乳汁救活八路軍戰(zhàn)士”的故事。
他最期盼的是每周的黨史教育課。課堂氣氛熱烈,既能聽到革命前輩的戰(zhàn)斗故事,又能和戰(zhàn)友交流學習心得。
如果說,李昊杰心中的火苗剛剛?cè)计?,老兵汪凱睿則已經(jīng)找到了通往精神家園的道路。
這位入伍4年的小伙子,從去年起擔任中共一大紀念館義務(wù)講解員。
中隊距離中共一大紀念館1.5公里,步行大概2000步,約18分鐘。這條路,他已經(jīng)丈量了50多個來回。
每次去,他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了解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似乎從他腳下的這條路開始,而路的那端是他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
一次,為弄清李大釗同志使用過的打字機背后的故事,汪凱?;私?0天時間,請教多位老師和講解員,翻閱了近40本書籍。別人問他累不累,他嘿嘿一笑說:“我樂此不疲!”
6月9日,由中隊官兵制作的《兵哥說黨史》推出了第100期。這部被稱為“網(wǎng)紅黨課”的系列短視頻一經(jīng)推出就備受追捧,點擊量破3億次。
第100期上線那一刻,上等兵何俊的眼圈紅了。去年,他主動報名參與視頻創(chuàng)作,跟著創(chuàng)作團隊先后查閱《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等40余種書籍,探訪了上海的毛澤東故居、周公館、陳望道舊居等26個紅色場館。
何俊說:“每做一期視頻,我都仿佛穿越到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和百年前的‘新青年’們隔空對話,感受信仰的力量。”
武警上??傟爤?zhí)勤第四支隊執(zhí)勤十中隊義務(wù)講解員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向游客講黨史(2020年6月20日攝)。新華社發(fā)(王亮攝)
播火
初夏,中共一大紀念館內(nèi)人頭攢動。一位身姿挺拔的武警戰(zhàn)士正在講解。他聲音洪亮、娓娓道來,對參觀者的提問從容應(yīng)答,不時引來嘖嘖稱贊。
這位畢業(yè)于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大學生士兵叫李帥,是中隊培養(yǎng)出的第100名義務(wù)講解員。1998年10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始擴建,執(zhí)勤十中隊30名官兵協(xié)助場館建設(shè)??⒐ず?,援建官兵向紀念館提交了當義務(wù)講解員的申請。
如今20多年過去,一茬又一茬的官兵在中共一大、二大等紅色場館宣講黨的歷史,表達戰(zhàn)士們對信仰的追求。他們接力傳承,成為名副其實傳播黨的聲音的宣傳隊。
老成都北路7弄30號,中國共產(chǎn)黨首部黨章誕生地,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所在地。已經(jīng)退伍3年的殷一騰,曾在這里獲得褒獎。
2018年初,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來到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在黨章歷程廳外駐足。正在廳內(nèi)擔任講解員的殷一騰連忙上前詢問。
老人望向展廳內(nèi),說想要聽聽首部黨章守護者張人亞的故事。
殷一騰當即攙扶老先生入廳參觀,并詳細介紹。故事講完,老人十分激動,透露了自己身份——張人亞的侄子張時華。他緊緊拉著殷一騰的手說:“你講得太好了!這個展廳有你們,我覺得放心!”
2017年底以來,十中隊指導員楊澤楠作為武警上??傟牱鲐毟刹看?,先后3次前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色德村進行對口幫扶。
楊澤楠知道,基層的力量來源于組織,要幫村民拔除窮根,首先要建強黨組織。所以每次去色德村,他都會精心準備專題黨課,積極參加組織生活,與村民一同構(gòu)筑脫貧攻堅的戰(zhàn)斗堡壘。
一次黨課上,村民問:“中共一大、二大究竟什么樣?”
“給村民上一堂‘云黨課’”的想法在楊澤楠心底萌生。
在他的努力協(xié)調(diào)下,村民們在手機上“云參觀”了中共一大紀念館和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對黨波瀾壯闊的歷史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云黨課’可火了!”色德村黨總支副書記大扒付說,“這讓我們的感受深刻多了?!?/p>
2020年4月,色德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去年“六一”前,楊澤楠帶著禮物來到色德村,與村里的孩子一起跳起當?shù)氐腻伹f舞。分別時,小女孩喬艷拉著楊澤楠的手說:“謝謝你們,我以后也要像你們一樣傳遞愛心?!?/p>
從鬧市到山區(qū),十中隊走出的官兵在大江南北傳頌著黨史故事。
31歲的施宋華,現(xiàn)在是浙江省嘉興市公安局“紅鷹突擊隊”的一名四級警長。10年前,他作為中隊義務(wù)講解員在紀念館講黨史。現(xiàn)在,他成為一名“紅船衛(wèi)士”,和戰(zhàn)友一同守護在嘉興南湖的紅船旁。施宋華覺得,這是一種特殊的緣分。
擔任義務(wù)講解員的日子,施宋華至今歷歷在目,講過的黨史早已刻入骨髓,一輩子也忘不了?,F(xiàn)在,他還經(jīng)常給同事上黨課、為附近學校的孩子講黨史。他說:“穿著軍裝時講,脫了軍裝也不能忘。講好黨史故事,是每名黨員的義務(wù)?!?/p>
武警上??傟爤?zhí)勤第四支隊執(zhí)勤十中隊官兵在黃浦區(qū)老年公寓看望老人(2018年3月30日攝)。新華社發(fā)(揭亦凡攝)
踐行
在十中隊官兵心中,學黨史鑄忠誠,就要落實到練兵備戰(zhàn)和完成任務(wù)上。
十中隊的400米障礙場地與標準障礙場地有一處不同:長、寬、深各2米,本該是個“坑”的壕溝卻變成了一個高臺。
為什么?
聽中隊長王浩介紹才知道,中隊地處上海中心城區(qū),地下為軌交管線,變壕溝為高臺,雖然訓練的動作順序變了,但標準不變。
場地不足一度制約著中隊軍事訓練水平的提升。官兵拿出“沒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練!”的勁頭,2019年,設(shè)計建成了現(xiàn)在這個障礙場。
狹小的場地擋不住官兵高漲的練兵熱情。王浩說:“雖然營區(qū)前后只有100米,射擊訓練無法正常開展,但大家動腦筋、想高招,制作出等比例的縮小靶子。即使疫情期間無法外出跑步,樓梯、宿舍也能成為我們的練兵大舞臺?!?/p>
十中隊擔負著南京路巡邏、軌交重點站執(zhí)勤和人民廣場國旗升降等任務(wù),區(qū)位特殊,責任重大。為了更好履職盡責,中隊著眼任務(wù)特點,探索形成“警衛(wèi)哨兵防襲擊12招”“巡邏任務(wù)1分鐘到場處置6步法”,人人對任務(wù)區(qū)域地形、社會情況和處突方法“一口清”,確保遇有情況迅疾出動、快速制勝。
去年元旦,六班班長陳昕在外執(zhí)勤。交接哨時,一名沒有登記的人員尾隨工作人員,企圖趁機混入。陳昕一個箭步?jīng)_上前,大聲喝道:“站?。 睂⒋巳藫踉陂T外,整個過程僅用3秒。他說,平日練得過硬,遇到情況才能游刃有余。
武警上??傟爤?zhí)勤第四支隊執(zhí)勤十中隊官兵在中共一大紀念館拍攝《兵哥說黨史》短視頻(2020年6月9日攝)。新華社發(fā)(張弘昌攝)
學黨史鑄忠誠,同樣是官兵克服困難的精神動力。
下士金鶴博入伍后一門心思想著考軍校。2020年,他得知考試落榜,一度陷入消沉。
不久之后,在班長王中政的鼓勵下,他走上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員崗位。在講解中,他一遍遍重溫那段崢嶸歲月。共產(chǎn)黨人為革命信仰犧牲的動人故事,無畏的精神和堅定的意志,讓他鼓起了直面挫折的勇氣。他隨即遞交入黨申請書,再次以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他說:“我們黨歷經(jīng)千難萬險才建立了今天的偉大功業(yè),我不能被眼前這點挫折打倒!”
學黨史鑄忠誠,更讓中隊官兵永遠和人民血肉相連。
39年來,每月20日,十中隊都會在南京路開展為民服務(wù)活動,引領(lǐng)帶動百余家單位、千余名志愿者參與其中,服務(wù)內(nèi)容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等80多項,讓“中華商業(yè)第一街”煥發(fā)新風采。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中隊無法像往常一樣集中開展為民服務(wù),但一些不知情的居民還會按時前往原來的服務(wù)點,一些人甚至打電話到中隊詢問,擔心部隊搬了地方,以后再也沒有機會見面。
“黨締造的軍隊,就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現(xiàn)任十中隊“雷鋒班”班長汪維巧說,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階段后,大家立即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深入社區(qū)、企業(yè)開展為民服務(wù),嘗試“點對點”“菜單式”服務(wù)新模式。
得知武警官兵來到家門口開展服務(wù),很多居民早早就在路邊等待。他們說,這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
(新華社上海6月16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