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西北地區(qū)第一家搪瓷企業(yè)

來源:中國軍網(wǎng)-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4-09-21 10:18

▲祖國慰問團贈送志愿軍官兵的慰問搪瓷杯。

搪瓷杯記載的崢嶸歲月

■蒲元 劉濤

在陜西省西安市渭電社區(qū)文化服務站紅色藏品展上,曾展出過一只白色搪瓷杯。在眾多布滿歲月痕跡的老物件中,這只搪瓷杯顯得普普通通,直到筆者見到它的制造者——原西安搪瓷廠職工胡雙印,以及它的所有者——志愿軍高炮第542團老戰(zhàn)士李世斌,一段抗美援朝戰(zhàn)爭后勤生產的往事被他們娓娓道來。

1950年10月5日,第19兵團第63軍作為第二番入朝作戰(zhàn)部隊,奉命調往山東鄒縣集結待命(次年2月入朝,后參加第五次戰(zhàn)役)。在此之前,第63軍駐陜西三原、耀縣等地,擔負開荒建設、修建鐵路及剿匪等任務。

就在部隊主力轉進山東不久,留駐陜西的第63軍留守處接到上級指示,要求創(chuàng)辦一所搪瓷制品廠,為志愿軍生產日用和醫(yī)療搪瓷器皿。留守處隨即選派邸聘之、邸林杰、馬儒英等12名官兵,以部隊開荒生產所得的20萬元為開辦經(jīng)費,在陜西西安籌備建廠。

場地是建廠的基礎。為了盡快“安家落戶”,籌建者們在西安小東門外中興路上尋得一片面積約9000平方米的院落。這里曾開辦過一家私人織布廠,因經(jīng)營不善早已歇業(yè)。院內荒蕪破敗,甚至一些屋頂出現(xiàn)塌陷??紤]到距隴海鐵路較近且租金便宜,邸聘之等商議決定廠址就選在這里。西北地區(qū)第一家搪瓷企業(y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后勤部生產科所屬西安搪瓷廠,就此誕生。

拿慣了槍桿子的軍人,面對搪瓷燒制卻犯了難。從西安搪瓷廠建廠初期的一份組織結構表上可以看到,排在全廠各部門重要位置的技術研究室所設的設計制圖員和技術檢查員崗位下方,均標注“需調來”字樣;在生產管理科下設的車間記錄員及其他不少重要崗位下方,也都標注著“需調來”。為解決關鍵的人才和設備問題,邸聘之趕赴當時中國搪瓷業(yè)最發(fā)達的上海招兵買馬。經(jīng)過不懈努力,不僅購買了相關設備,還想方設法請到28名自愿支援西北建設的搪瓷工人。這些技術工人到來后,很快成為西安搪瓷廠生產的中堅力量。同時,第63軍留守處也從其參與的公私合營三原鳳利鐵工廠選調了一批骨干馳援西安。這其中就有年輕的鐵工廠學徒胡雙印,后來他成長為西安搪瓷廠領導和該領域著名專家。

在解決了場地、廠房、設備、人才、工藝等一系列難題后,西安搪瓷廠終于在1951年下半年試制面盆成功,正式運營投產,次年注冊第一個商標“白鴿”。與此同時,該廠生產的搪瓷杯、食盆、飯碗等,開始源源不斷供應朝鮮前線部隊。這些搪瓷用具,很快成為志愿軍官兵戰(zhàn)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由祖國慰問團帶給志愿軍官兵的慰問搪瓷杯,白色杯身,天藍色滾邊,展翅的白鴿飛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巍峨的華表高高聳立,杯身上“抗美援朝 保家衛(wèi)國”或“獻給最可愛的人”等字樣鮮紅醒目,寄托著祖國人民對志愿軍官兵的情誼和贊許,成為記載偉大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一個特殊時代印記。

1952年5月,上級決定,西安搪瓷廠由軍隊系統(tǒng)移交西安市政府管理,改名為地方國營西安市人民搪瓷廠(原軍隊人員繼續(xù)留廠擔任管理職務)。盡管隸屬關系有所變化,但該廠軍民共建、保障軍需的初衷始終未變。1953年,全廠工業(yè)產值達到107萬元,產量541噸,有效保障了志愿軍各類搪瓷制品的供應。同年,該廠特制的40公分飛天飾花反口面盆被作為高規(guī)格禮品贈送給訪華的朝鮮領導人。1962年,時任廠長的馬儒英還赴京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戰(zhàn)爭的烽煙已經(jīng)遠去,小小搪瓷杯所承載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后勤保障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