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閱讀·峰巒倒映 杜世豪攝
在書中“獲得自己”
■王嵐
受父親影響,我很小就喜歡上了讀書。父親是一名中醫(yī),從我記事起,就覺得他的手邊一直有書的陪伴。他讀的多是古書,有的是牛皮紙質(zhì)的,有的是宣紙的,其中一本《湯頭歌訣》,不知他讀了多少遍。我剛剛上小學(xué),就開始讀《兒童文學(xué)》,雖然讀得一知半解,但讀書的習(xí)慣在那時就養(yǎng)成了。
當(dāng)年,物質(zhì)很匱乏,書也很珍貴。那時候,讀書沒有什么選擇,能找到什么就讀什么。但我發(fā)現(xiàn),再難的事情只要想做,總能找到辦法。我陸續(xù)從老師和同學(xué)那里接觸了現(xiàn)代文學(xué)、古典文學(xué)。上大學(xué)后,我還讀到了些國外名著。
回想當(dāng)年的讀書生活,其中很多經(jīng)歷讓我記憶猶新。讀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讓我相信,眼前的日子再艱苦,只要懷著希望,努力生活,快樂終將會到來,而那過去了的,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讀了泰戈爾的《飛鳥集》,我對書中“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這句話印象深刻,從中懂得生活雖然有痛,但要學(xué)會樂觀堅強、笑對挫折。讀了路遙的作品,那些苦難深重的人在與命運頑強抗?fàn)庍^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堅毅品格,讓我深受感染。
當(dāng)年,我還尤其喜歡讀葉靈鳳的散文隨筆。他寫道:“在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簾,封了爐火,在沉靜的燈光下,靠在椅上翻著白天買來的新書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為自己搜尋著新的伴侶?!弊x到這句話時,我的心瞬間就被戳中——相似的靈魂邂逅了。
隨著年歲漸長、閱歷增加,我的心也慢慢沉淀了下來,與書相伴的時光更多了,書也成了與我共享喜怒哀樂的朋友。當(dāng)我安靜地在書中徜徉,思維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盡情地遨游太空、巡游海底、體驗異域風(fēng)情,還可以感受日常煙火,讓我的心充實而歡快。在那里,不必高朋陪伴,也無需置身華屋,只要尋一坐處,手執(zhí)一卷,便可喜哉,樂哉。
或寂靜的夜晚,或雨后的清晨,或暖暖的午后,或柔美的黃昏,我都會拿起一本書,和書中人一起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感動落淚,靜靜地體驗讀書時光的珍貴。有了書的陪伴,再平淡的日子也變得鮮活豐滿、靈動生香。此時,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富礦,更是精神的知己。就如葉靈鳳所言:“因為攤開了每一頁書,我不僅能忘去了我自己,而且更能獲得了我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