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搜索 解放軍報

追尋中國文脈上古代文人足跡,深度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鄭莉娟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4-09-04 12:18:15

時空交錯中的文化共鳴

■鄭莉娟

近日,一本旨在引領讀者重走歷史長河古道,追尋中國文脈上古代文人足跡的《山河做證:古道上的中國文脈》(以下簡稱《山河做證》),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刊布。讀罷,深感該書不僅是一次對古代文人生活軌跡的尋訪,更是一次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

文人與自然的深層對話,是《山河做證》的核心主題之一,它不是一種文學與地理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精神與物質世界的深度融合。作者以獨特視角,將古代文人與自然界的互動提升至哲學的高度,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文人與自然相互成就、彼此對話的生動畫面。

書中的杜甫,是一位在逆境中仍舊堅守憂國憂民情懷的詩圣。從秦州至同谷,再到成都的長途跋涉,杜甫經(jīng)歷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涅槃。杜甫的“天地沙鷗”,在作者筆下,不僅是對沿途自然風光的客觀描繪,更是其內(nèi)心世界孤寂漂泊心境的真實寫照,映射出其晚年生活的艱辛與內(nèi)心的堅韌。這份孤獨與漂泊,不僅成為他詩歌中沉郁頓挫的源泉,也是他與自然對話,借景抒懷的媒介,讓他的詩作有了超越時代的穿透力。

李商隱的巴蜀歲月,山霧水汽的環(huán)繞、曲折江流的陪伴,不僅構成了李商隱詩歌中特有的朦朧美,并且這種地理環(huán)境的特質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的情感表達,使其詩歌充滿了哀婉與夢幻。這些細膩的心理描寫,讓讀者仿佛能夠跨越千年,與這些歷史人物并肩行走于古道之上,感受他們與自然界的每一次對話。作者筆下的文人們不再是遙遠的歷史符號,而是與我們共享喜怒哀樂、有血有肉的存在?!渡胶幼鲎C》不同于傳統(tǒng)歷史書籍的線性敘事,而是采用了一種更為生動、立體的表達方式,它以古道為經(jīng)緯,將歷史的宏大敘事與地理的細微描繪緊密結合,巧妙地編織了一幅幅歷史與地理交織的壯麗畫卷,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歷史的現(xiàn)場,親眼見證那些偉大詩人的生命軌跡。書中蘇軾貶謫生涯中的地理變換,則展現(xiàn)了一位士人在逆境中尋找生命意義的旅程。而赤壁的壯闊、黃州的山水、杭州的西湖,這些地方不僅成為蘇軾詩詞的靈感來源,更是他人生哲學的實踐場。作者通過對這些地點的生動刻畫,體驗了蘇軾在貶謫路上如何以詩酒自娛,如何在逆境中找尋生活的樂趣,從而領悟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人生觀。

作者以古道為線索,將歷史的深度與廣度、文化的厚度與溫度融為一體,讓讀者在歷史與地理的生動交織中,體驗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山河與文脈之間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使得歷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記載,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畫卷,每一個地點、每一個人物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民族精神。

《山河做證》不僅僅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它更像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鳴,引領我們在古今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作者巧妙運用時間的維度,將歷史的長河與當下的文化自信緊密相連,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和生命力。

《山河做證》的撰寫過程既是手寫也是腳寫,一半在田野,一半在書齋。這種“實地考察+文獻考證”的方法,不僅讓冰冷的史料煥發(fā)出生動的光彩,更深刻揭示了遺跡作為文化傳承載體的非凡意義。作者對李商隱生平遺跡的探究,通過不同版本地方史料的對比分析,并結合對李商隱墓地的實地探訪,展示了作者尊重歷史、勇于質疑的精神。面對三座聲稱屬于李商隱的墓葬,作者沒有輕率下結論,而是通過嚴謹?shù)目甲C,引導讀者一同思考歷史的真實性與復雜性,這一過程本身便是一次對文化誠信與歷史責任感的有力彰顯。

書中對古代教育機構如岳麓書院的探訪,不僅勾勒出書院昔日作為學術交流中心的輝煌,更將其與當代教育體系相銜接,探討了跨越時空的知識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永恒議題。這種將實地考察與文獻資料深度融合的敘述方式,使讀者仿佛親身游歷于古代與現(xiàn)代教育的交匯點,直觀體會到文化如何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歷經(jīng)風雨而愈發(fā)繁茂。作者的這種寫作方式,無疑為《山河做證》增添了厚重的歷史質感與鮮活的時代氣息,讓每一次古道上的駐足與每一段歷史的回溯,都成為對文化生命力的深刻反思與致敬。

總之,《山河做證》不僅是一次心靈的深度旅行,更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與重新發(fā)現(xiàn)。它以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深邃的歷史洞見和獨特的寫作魅力,喚醒讀者對中華文脈的共鳴,激發(fā)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強調(diào)在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傳承與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

(作者:鄭莉娟,系文學博士、西南財經(jīng)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講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