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shù)逼近300萬,外防疫情輸入壓力不小。
在這個關口,網上竟流傳著一則“中國要實行‘群體免疫’”的傳言,傳言稱“王辰院士在4月3日答記者問時側面表示中央已明確要抄英、德、美的作業(yè)——‘群體免疫’,趁秋天之前讓中青年人感染,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控制住疫情。否則中國人將被鎖在國內,出不了門?!痹搨餮詫⒑芏嗪翢o邏輯的內容拼湊在一起,且錯別字連篇,卻依然不妨礙它在社交媒體上流傳。
斷章取義、歪曲拼湊
網絡檢索發(fā)現(xiàn),網傳內容純屬斷章取義、歪曲拼湊。新聞報道原文如下:
4月3日,“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武漢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研究中心”落戶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采訪時表示,一些西方國家施行實質性的“群體免疫”策略,以犧牲年老體弱者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人群整體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夠放心打開國門。而我國將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棄一個患者,后期可能面臨被動局面,對我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國際交流和開放帶來不利影響。王辰院士還特別提醒,我國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顯,但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對其傳播規(guī)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還不是歇口氣的時候,要對疫情是否反復保持足夠警惕。
王辰院士的本意是分析國外“群體免疫”策略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卻被故意歪曲為所謂“中國要實行‘群體免疫’”,簡直荒唐!
獲得免疫最合適的方式是接種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個人獲得對某種病毒的免疫力,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然感染,在感染病毒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力。這種獲得免疫力的方法,是一種物競天擇的過程。未經治療,或者在治療輔助下,感染者挺過來,就獲得了免疫。另一種方式是人為仿照自然感染,即通過疫苗接種產生獲得性免疫力。疫苗可以用減毒活疫苗,或者死病毒疫苗,或者基因工程疫苗。
無論是自然感染獲得免疫,還是疫苗接種獲得免疫,都需要在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獲得免疫,通常到達60%至80%,才能起到免疫屏障作用。
自然感染的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取決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學特征,以及人群的活動情況。自然感染獲得免疫,是一種無控制狀態(tài)的自然發(fā)展過程。依靠自然感染獲得免疫力來應對疫情,直白地說,就是無應對,任憑疫情自然肆虐。
通過疫苗接種獲得免疫,是用人工方式在最短時間迅速達到人群免疫屏障要求。這是一個積極主動建立免疫屏障的過程,對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是至關重要的。就技術層面來講,還是要等待疫苗。
但即便疫苗問世后,通過接種疫苗產生抗體,目前也不清楚免疫力能保持多久,不清楚病毒是否會變異。
傳統(tǒng)的公共衛(wèi)生防護措施非常重要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沒有預防性疫苗以前,傳統(tǒng)的公共衛(wèi)生防護措施是目前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當前對疫苗和抗體的相關研究都還在進行中。雖然研究得出結論,某些特定地區(qū)實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比最初認為的要多得多,但也僅此而已。在進行更多研究之前,不應急于下結論或改變已經證明行之有效的防控政策。
目前,對一個地區(qū)而言,在疫情流行早期,尚未出現(xiàn)社會層面廣泛傳播時,要盡可能地對每一個診斷的病人進行詳實的流行病學調查,確定其全部的密切接觸者,并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
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對于控制疫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密切接觸者中有些已經被感染,這些感染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的前兩天就已經具有傳染性,如果等他們發(fā)病才被發(fā)現(xiàn),就可能已經造成了傳播擴散。因此,隔離密切接觸者,這就等于把高風險的人從社會上移開,減少了社會層面的傳播。這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措施。
戴口罩是切斷新冠病毒傳播的另一重要措施。由于感染者在出現(xiàn)癥狀前兩天就已具有傳染性,而處于潛伏期的感染者又無癥狀、不能識別,極易造成社會傳播,特別是在通風不好、人員聚集的地方。因此,在人員聚集的地方,比如公共交通工具等,一律戴好口罩。
如果全民都積極響應不聚會、不扎堆、戴口罩、勤洗手等舉措,實際上,在社會層面也就自然形成了一個群體免疫屏障。
[責任編輯:謝廖沙 PN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