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深入開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是主題教育重要內(nèi)容,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必須堅持歷史主義的原則和方法,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以正確的歷史觀正本清源、去偽存真。為揭露和分析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新的表現(xiàn)和危害本質(zhì),揭穿歷史虛無主義對黨史新中國史的歪曲、丑化和污蔑的精致”畫皮“,我們組織了批駁歷史虛無主義的系列評論文章,以廓清迷障,肅清危害。今天刊發(fā)系列評論文章之一,敬請關注。
深刻認識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危害性
特約評論員 詠頡
近些年來,一股名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潮在學界和社會各界蔓延泛濫。歷史虛無主義以所謂“重新評價”為名,歪曲近現(xiàn)代中國革命歷史、黨史、國史、軍史,反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它并不是對所有歷史都虛無,而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帶有強烈政治傾向和政治意圖,本質(zhì)上是一種政治思潮,帶有嚴重的政治危害性。
歷史虛無主義對顛覆社會主義制度情有獨鐘,總是使用經(jīng)過精心裁剪的所謂“史料”“檔案”,恣意歪曲歷史的本來面目,將完整的歷史現(xiàn)象碎片化,進行毫無根據(jù)的假設、推理,甚至不惜編織謠言、偽造歷史。歷史上,蘇聯(lián)的解體、蘇共的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蘇聯(lián)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最后,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lián)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歷史虛無主義之于社會主義中國,雖然是打著學術研究旗號而粉墨登場,但卻并不是什么學術思潮,更不是史學領域的什么流派。其主要目的是借掩人耳目的學術之名,行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理論和實踐,否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之實。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這是一條規(guī)律。歷史虛無主義的如意算盤是通過瓦解黨的執(zhí)政地位,走上資本主義的“理想國”之路。其慣用的手法是將歷史作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借助一些精心挑選的歷史細節(jié)來篡改歷史,尤其是狂妄攻擊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中國革命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從而消解我們的歷史、制度、道路,從而顛覆人們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記憶,從歷史依據(jù)上抽掉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合理性、正義性。歷史虛無主義與敵對勢力里應外合,力圖西化分化中國,是積極配合西方反華勢力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醞釀“顏色革命”的理論幫兇。事實也證明,歷史虛無主義通過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人們思想,導致部分民眾思想混亂,思想理論戰(zhàn)線一些人是非混淆、黑白顛倒,嚴重危害黨的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
作為一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意圖消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大力鼓吹“歷史終結論”、共產(chǎn)主義“破產(chǎn)論”、社會主義“失敗論”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這與西方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論、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錯誤思潮具有相通性,在哲學基礎、政治立場、階級性和價值觀上都是根本一致的。這股思潮打著“理性反思”“重新評價”“還原真相”“范式轉(zhuǎn)換”等旗號,辱先烈、罵英雄、攻黨史、咒國是、去本質(zhì)、反規(guī)律,為賣國賊、反動派涂脂抹粉,對“洋大人”、民國范兒歌功頌德。一句話,以主觀代替客觀、以細節(jié)代替整體、以臆想代替史實,從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顛倒黑白,在涉及黨和國家根本的重大問題上混淆視聽,嚴重干擾了人民群眾的歷史認知,起到消解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惡劣作用。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標志。而歷史虛無主義卻一味鼓吹西方文化,極盡“貶低”“丑化”“矮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能事,極力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連根拔起,在一片文化廢墟上重新植入西方“先進文化”,意圖“全盤西化”。不僅如此,歷史虛無主義還歇斯底里地往我們的主流價值、道德和信仰上面“潑臟水”,利用目前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的價值和道德取向多樣化,多種思想觀念相互競爭、相互激蕩,企圖從根本上否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否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摧毀國人的文化自信。歷史虛無主義不但顛倒了歷史,而且搞亂了人們的文化觀、歷史觀和價值觀,導致是非、美丑、榮辱標準顛倒,進而削弱文化自信,引發(fā)文化虛無主義。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最根本的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歪曲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旗幟鮮明地加以抵制和反對,主動設置議題,澄清歷史事實,講好歷史故事,引導輿論方向,還歷史一份清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