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柔滑且甘”的各種帶毒“河豚”,我們必須有一顆堅硬的心,時刻提醒自己“有毒勿食”。果斷地“省此一物”,我們的人生將更充實、更高潔、更自由。
明代江陰人李翊,其鄉(xiāng)邑有吃河豚的風(fēng)尚。某日入城,李翊聽到一家人在哀慟哭泣。打聽得知,這家有4人誤食了有毒的河豚,先后去世。此后,每遇宴席,他就勸阻別人,“世間多美味,省此一物不為少”。聽了他的話,有的人停下筷子,有的人卻不以為然。
古代記載河豚的文字很多?!遁z耕錄》里說:“水之咸淡相交處產(chǎn)河豚……形狀殊不佳,然味極佳。烹制不精,則能殺人?!薄段咫s俎》中記:三吳之人視河豚為珍品,其脂名“西施乳”。據(jù)傳,蘇東坡就很好這一口,他曾稱贊河豚之美:“據(jù)其味,真是消得一死?!?/p>
明知有毒,卻不肯停箸;明知危險,仍餐食不已。紀曉嵐筆下就有這么一則。有一人嗜食河豚,以致中毒身亡。妻子按當時通行的禮俗祭奠,他托夢來說:“祭祀我,怎么不用河豚呢?”這則故事極盡諷刺,讀來既令人發(fā)笑,又發(fā)人深省。紀曉嵐評曰:“此真死而無悔也。”
河豚之真正可怕處,并非它身上攜帶的毒性,而是它的“柔滑且甘”。南宋學(xué)者陳傅良所作的《戒河豚賦》,深刻闡述了這個道理。他說,傷害人的東西不少,但人的智慧足以勝之,“牛能觸,吾為之絡(luò);馬能蹏,吾為之銜且轡也;鳥喙之毒,用之藥以治也;虎豹搏且噬也,機與穽足以備也……”,而那些“蓄美以誘人”的東西,卻因人見利忘危而難以規(guī)避。
“天下之以柔且甘殺人者,不有大于河豚者哉!”在陳傅良看來,比起水里的河豚,有些“河豚”更具毒性:“甘我以言兮,鼠伺而狐覷也;笑怡怡吾蠆兮,弱婉婉滅人之氣也;富貴懷安吾鴆兮,帑帛饔牢吾餌也。”抬轎吹捧、阿諛奉承、溫柔富貴,等等,會使人在愉悅和沉醉中走向潰敗。
愛者禍府。春秋時期,虢虞兩國唇齒相依。晉國假途伐虢,虞國大臣眼明得很,可虞國國君偏偏眼熱晉國的良馬美璧,結(jié)果晉國滅了虢國,回頭就把虞國也收拾了。這里的良馬美璧,令百姓受殃、國土易姓,對虞國而言,其毒害不勝過河豚千倍萬倍嗎?
眼里識得破,肚中忍不過。面對嗜好而有害之物,不能克制、缺乏敬畏,敗亡之期就不遠。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講到一則故事:官吏薛偉在夢中化為湖中鯉魚,恰遇漁夫垂釣,明知魚餌在鉤,卻耐不住餌香撲鼻,張口咬餌,結(jié)果被釣。薛偉所化之魚并非預(yù)見不到“被釣”的結(jié)果,但他依然選擇“咬餌”,大抵是因為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欲望。
人皆有所喜好。然而對于自己的喜好,必須保持一份謹慎與自覺。污濁而低俗、勞神而無益者自不必言,就是健康雅趣之類的,也要保持一份清醒。一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喜好,才能做靈魂的主人。如果過于戀物,一味沉溺、心為物役,就難免會失去理智、羈絆纏身。
“然茍無其隙,雖小人不能伺;茍無所好,雖小人不能投。千金之堤,潰于蟻漏,有罅故也?!鳖I(lǐng)導(dǎo)干部的喜好走錯了方向,就好比給手中權(quán)力服食有毒的“河豚”,危害極大。清人汪輝祖在《學(xué)治續(xù)說》中慨嘆:“近利以利來,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陰竊其柄。后雖悔悟,已受牽持?!蹦切榱藵M足一己之所好,而喪失操守、罔顧法紀,最終身陷囹圄、累及家人者,他們的教訓(xùn)還不夠慘痛和深刻嗎?
有人說,這世界紛紛擾擾、花花綠綠,誘惑很多。面對“柔滑且甘”的各種帶毒“河豚”,我們必須有一顆堅硬的心,時刻提醒自己“有毒勿食”。只要持心正、定力足,畏法度、守底線,果斷地“省此一物”,我們的人生將更充實、更高潔、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