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融媒矩陣 中國民兵

高山上綻放的“玫瑰”

—— 記陜西省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

文 | 蘇 健 馬文杰

她們,沒有閉月羞花的容貌,臉上卻綻放著自信堅毅;她們,沒有時尚靚麗的服裝,身上卻堅守著保家衛(wèi)國之責;她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群眾卻譽她們?yōu)椤芭庸芴毂?。她們就是陜西省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的姑娘們。

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成立于1974年,是全國首支以女性成員為主組建的專業(yè)防雹隊伍。她們堅守高山炮臺50年,先后有1200多名女民兵扎根荒山、搏擊雹魔,累計發(fā)射炮彈12萬余發(fā)、火箭彈1000余枚,擊潰冰雹2000余次,減少災害損失約50.8億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巾幗民兵的奮進之歌。

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到紅色場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履職—— 50年風雨堅守不言悔

隴縣,地處陜甘寧3省交匯處,峻峭的隴山橫穿縣境,因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冷熱強氣流交匯點,自古多冰雹,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嚴重威脅。

1973年,一場數(shù)十年不遇的冰雹襲擊隴縣,全縣16萬畝農(nóng)田顆粒無收。面對嚴重雹災,次年5月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成立,48名平均年齡只有17歲的姑娘攀上石嶺、峰山等荒無人煙的高山之巔,開啟了防雹抗雹艱苦而輝煌的歷程。

“沒有床,就躺在彈藥箱上睡覺;沒有柴火,就漫山遍野去撿;沒有水喝,就去幾乎垂直的山腳下挑……”談起建連之初的故事,第一任連長王亞萍既心酸又自豪。

“常言道‘打雷下雨要回家’。別人下雨往家跑的時候,我們卻在山上沖鋒?!眻允嘏谂_20年的高喜娥回憶:有一天,一片強勁的雹雨云團自西北方向翻涌著撲向隴州大地,突如其來的強對流天氣讓女民兵們瞬間提起十二分精神。我們穿上雨衣,戴上鋼盔,準備“戰(zhàn)斗”。很快,作業(yè)時間申請得到批復,12個炮點的班長帶領隊員在暴雨中備彈、裝彈、瞄準、發(fā)射,連續(xù)作業(yè)8小時飯都沒顧上吃。最終,在全連民兵的努力下,2000余發(fā)炮彈精準射向厚重的云團,使無數(shù)冰雹化為一場酣暢大雨。

深夜零時走下高炮陣地時,只有18歲的裝彈手閆小莉雙手布滿血泡,當問到她怕不怕時,她回答:“緊張!但是不怕。穿上這身戎裝就是隨時準備參加戰(zhàn)斗的戰(zhàn)士。只要作業(yè)效果好,莊稼少受災害就高興?!?/p>

據(jù)事后統(tǒng)計,那天,六盤山至關山一帶大量農(nóng)田作物被毀,地處災區(qū)中央的隴縣卻災情最輕、受災面積最小。察看災情的寶雞市委領導說,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就是“冰雹克星”。

“這里的老百姓,只要聽到炮響,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縣人武部領導告訴筆者,去年她們還打了一場硬仗。那天清晨,雷達監(jiān)測到隴縣有強對流天氣,局部有冰雹,防雹形勢嚴峻。民兵連快速判斷、快速報告、快速戰(zhàn)備、快速應對,連續(xù)射擊4個多小時,開展人工增雨防雹作業(yè)2個過程共72次,發(fā)射防雹彈233枚,最大限度消除了冰雹災害影響。“這些女娃真了不起!”提起山上的民兵連,山下的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她們是守護家鄉(xiāng)安寧的“高山玫瑰”。

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組織民兵進行消雨作業(yè)。

隴縣民兵女子防雹高炮連組織民兵進行高炮操作訓練。

尚武—— 50年拼搏進取不松勁

“調(diào)整方向、增大射角,捕捉目標!”去年國慶節(jié)前夕,筆者驅車來到石嶺炮點,循著清脆的口令聲,看到女民兵正在進行操炮訓練。隨著班長盧麗麗下達指令,姑娘們迅速就位、轉動方向機、拆除限制器、打平炮身管……

“像這樣的操練,12個炮點幾乎每天都會進行?!泵癖B連長趙婷告訴筆者,她們民兵連的姑娘們?nèi)巳硕季邆涓吲诓僮鞯臉I(yè)務技能,她個人在去年省軍區(qū)組織的群眾性練兵比武中還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榮譽背后,是鮮為人知的付出和汗水。這些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女民兵們只要穿上訓練服、邁進訓練場,就把家里的事、個人的事拋向腦后。趙婷介紹,每年4月,防雹連的姑娘們都要組織起來,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全封閉式強化訓練。為了提高作業(yè)本領,姑娘們練體能、學操炮、識氣象、背理論,在太陽底下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經(jīng)常練得汗流浹背。

20歲的楊寧身高1.60米,體重只有48公斤。參加集訓時,隴縣人武部的參謀人員覺得她身體瘦弱有意安排其擔任對體力要求不高的一炮手,誰知楊寧卻“不領情”。一箱炮彈搬不動,她從搬半箱開始練;晚上,她用背包帶綁6塊磚頭當炮彈箱搬……集訓結束后,楊寧扛著一箱重達38公斤的炮彈,一口氣在10多米搬運距離間跑了3個來回。

女民兵們大都二三十歲,正是愛美的年齡。然而,訓練卻讓她們纖細的胳膊長出肌肉,烈日也把“白玫瑰”曬成了“黑玫瑰”。任務來臨時,姑娘們迎著狂風,短短幾分鐘作業(yè)時間,將幾十發(fā)甚至上百發(fā)炮彈打向云層。一場戰(zhàn)斗下來,機油夾雜著泥土與火藥殘渣將她們的臉“涂”得黢黑,姑娘們卻笑得很甜。

“民兵也是兵,平時擔負防雹增雨任務,戰(zhàn)時就要擔負反空襲任務?!痹摽h人武部領導介紹,民兵連始終緊盯戰(zhàn)斗力抓建設、謀發(fā)展,圍繞防雹和防空襲練技能、練戰(zhàn)法、練作風,女民兵的軍事素質和防空作戰(zhàn)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傳承—— 50年代代接續(xù)不斷茬

清晨,筆者驅車來到白楊林炮點,遠遠望去煙雨籠罩下的山頂,高炮若隱若現(xiàn),宛如堅守崗位的哨兵。學習園地前,剛入隊的女民兵馬芳霞帶頭唱起連歌。

聽說筆者此行的目的后,姑娘們你一言我一語,講起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楊轉娥是隴縣第一批防雹隊員,在山上一待就是5年,后來因身體原因退出民兵隊伍后,兩個女兒李曉娟、李曉紅先后來到炮點接班防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花木蘭”的信仰與擔當。

高喜娥是白楊林炮點的民兵班長,她于2001年加入女子防雹連,目前是連里年齡最大、入隊時間最長的一名老兵。在她的影響下,親侄女高莉也通過考核成為了女子防雹連的一員?!皬男÷牴霉弥v防雹連的故事,既新奇又向往,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可以像姑姑一樣保護鄉(xiāng)親們的莊稼地,現(xiàn)在終于圓了自己的夢!”高莉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一茬又一茬的女民兵們新老更替,但防雹抗災、造福家鄉(xiāng)的使命和責任卻代代相傳,母女兩代三個兵的楊轉娥家庭,一心防雹推遲婚期的王華,姐妹同守一門炮的王永霞、王隴英……

返程的路上,一個個問號在筆者腦海中揮之不去。美好的青春年華,到底是什么支撐著她們在關山之巔堅守鏖戰(zhàn)近半個世紀?

民兵郭喜翠說:“民兵連培養(yǎng)了我,給了我不一樣的人生?!泵癖鮼嘂愓f:“我外公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我覺得當民兵和他一樣光榮?!泵癖骑L艷說:“我們家有4個人是民兵連的老兵,我是聽著她們的故事長大的”……

歲月無聲,傳承有痕。走進連隊榮譽室,筆者深切地感受到,一部防雹史,就是一部隴州人民戰(zhàn)天斗地的奮斗史。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實物,靜靜地講述著50年的榮光——該民兵連先后被表彰為“全國民兵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婦女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進集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