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
一分鐘,中國會發(fā)生什么?一分鐘,一條微視頻新聞能告訴人們什么?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后,中國記協新媒體專委會報送的《“中國一分鐘”系列微視頻》摘得特別獎。該系列微視頻作品經人民日報客戶端發(fā)表后,引起廣泛關注和好評。一分鐘猶如小小的窗口,映入眺望者眼簾的卻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壯美時代畫卷,作品以聚焦勞動者的方式謳歌時代,印證了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深刻主題。
微視頻者,見微知著,自有其觀看之道。短短一分鐘,小處落筆,設問尋路,講述中國故事、展現萬千氣象,讓受眾領略了新聞與傳播的力量。今天的中國,每一分鐘會發(fā)生什么?這一分鐘,屬于過去,屬于現在,也屬于未來。第一集《瞬息萬象》、第二集《跬步致遠》和第三集《美美與共》,每集一分鐘的微視頻,如同撬動時代的杠桿,選擇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為支點,闡述歷史巨變和發(fā)展成就,展現振奮人心的勞動場景和日新月異的生活畫面,講述了屬于奮斗者的中國故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畫卷,在短短一分鐘里點燃愛國情感的燎原之火。濃縮在鏡頭中的時代剪影,攜帶著令人震撼的情感和力量。出現在作品中的火熱現實,讓中國夢與每一位勞動者的生活建立起深刻聯系。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改變現實,人民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精美的畫面,直觀的數字,記錄勞動者建設美好家園的壯舉,展現方方面面取得的進步和成就。
《瞬息萬象》中,流年日晷,時光如漏,一個打哈欠的嬰兒帶著希望的光亮拉開敘述的帷幕—?一分鐘,33個新生兒誕生,有孩子就有希望,有生命就有未來;一分鐘,20個新的家庭組建,生活總要翻開嶄新一頁;一分鐘,26人走上工作崗位,有建設才有改變;一分鐘,35217名旅客出行,飛機起航,高鐵疾馳,大地之上皆為風景。這一組組數字,讓鏡頭中的畫面擁有了一圖勝千言的魅力。正是通過這樣的數字,我們才有了抵近觀察一個時代的真切角度和感受—一分鐘,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46804G,一分鐘,網上商品零售1043萬元,一分鐘,快遞小哥收發(fā)7.6萬件快遞,一分鐘,移動支付金額3.79億元,一分鐘,騎行共享單車減少碳排放超13.2噸,一分鐘,“蛟龍?zhí)枴弊畲竽芟聺?0米,一分鐘,“復興號”前進5833米,一分鐘,“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運算750億億次,一分鐘,333萬元投入研究和試驗,一分鐘,造林210畝,一分鐘,475.6米農村公路舊貌換新顏,一分鐘,生產汽車55輛,一分鐘,5288萬元貨物進出口,一分鐘,創(chuàng)造GDP1.57億元……一分鐘之內,時代在轟鳴中前行,數字記錄下閃光之旅。一幅幅畫面眼見為實,一幀幀鏡頭娓娓道來,這一分鐘講述著“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的故事,展現了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是勞動人民奮斗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屬于奮斗者的時代。濃縮在每一分鐘里的中國故事,演繹著時代的變遷,傳遞著心靈的力量,展現出中華民族的進取精神。
一分鐘如同一座火山口,內部運行著熾熱的巖漿和能量。在《跬步致遠》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什么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币环昼娎铮r民竇正寶能在田野上耕地10來個平方米,工人江勇所在的鋼廠可以出產9噸鋼材,游泳運動員閆子貝可以完成45次劃水動作的訓練,飛行員許利強能帶領戰(zhàn)斗機群巡航祖國43000平方公里的空域……這些真實存在的勞動者,以他們的辛勤付出促成了中國奇跡的誕生。大量出現在片中的數字,不僅完成了對時代的記錄,也完成了最具信服力的發(fā)言。面對這些數字,受眾能夠最直接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中國速度,這是神州大地上從未有過的發(fā)展速度。一分鐘,我們的國土上就能新建改建596.66米公路;只需要43小時,北京市的三元橋換梁施工就可以順利完成;60天,南海可燃冰試開采產氣時長與總量雙雙打破了世界紀錄……這些輝煌的成就,在分分秒秒的流逝中孕育和誕生。如果由此計算一分鐘累積而成的一年,就能得到更加震撼人心的數據—全國一年可以收獲6.18億噸的糧食,創(chuàng)造82.71萬億元的GDP,在體育賽場斬獲106個世界冠軍,開始探索137億光年外的星空……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在一分鐘的鏡頭中閃回,再次印證了一個顛撲不滅的道理—偉大事業(yè)都要經過一番戰(zhàn)天斗地的拼搏才能實現。具體到每一項工作中,則需要一種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精神,需要每一位勞動者默默付出、無私奉獻,每個人的工作都是重要的,每個人都是這一幅歷史長卷的描繪者。作品傳遞著“新時代,再出發(fā)”的寓意,讓受眾感受到新征程就在腳下,奮斗是職責,也是使命。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新時代,中華兒女迎難而上,譜寫嶄新的時代篇章。河山一改舊貌,華夏盡起新風。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現實與往昔相比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美美與共》中,受眾真切認識到新時代的特點和內涵,看到了一個開放文明的中國—一分鐘,兩架次國際航線飛機在中國起降,55名外國人來到中國,于千山萬水間尋訪和領略華夏文明,2370.7萬元的商品進入中國,272位國人出境感受異域文化,徜徉于大千世界,中國人在境外旅游消費36.07萬元。一分鐘,60次滴答作響,從深圳開往明斯克的中歐班列已經風馳電掣前進了2000米,超過2300部國產手機銷往全球,2917.1萬元的商品走出國門,154.3萬元資金投往海外。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祖國的建設,是無數個一分鐘累積而成,也是所有勞動者辛勤工作的結果。作品對各領域發(fā)展成果進行了分析研究,梳理和拆解這些數字魔方,尋找直抵人心、溫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畫面,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剪輯在鏡頭中形成語言合力,從而在受眾心中引起廣泛而強烈的共鳴。
緊隨這三集系列微視頻應運而生的地方主題篇,從更深層次詮釋了改革開放背景下人民如何創(chuàng)造歷史。地方主題篇是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與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合作推出的系列微視頻,作為一種延續(xù),其特色更加鮮明,一方面記錄了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真實的力量、時代的力量。以針掘井,清泉出焉。千千萬萬勞動者的身影穿梭在建設場景之中,一幅幅影像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講述了新時代可以讓我們看到什么,可以讓這片神奇的土地再次發(fā)生什么。傳播是技術,也是藝術。但凡可以激起廣泛共鳴的作品,必有其可貴的價值追求。具體到這一分鐘,便是體現在以聚焦勞動者的方式聚焦時代,以一種全民族的向心力牽動更加深入的思考—奇跡究竟是怎樣發(fā)生的?當新聞的鏡頭對準勞動人民時,不僅僅是職業(yè)道德和新聞自覺使然,更是一種思想覺悟和時代洞見在傳播中的相遇。新聞傳播不僅是信息的流通,更是一種文化的繁衍。這種繁衍讓地方主題篇展現出一種新聞語言上的“個性”。文學有文學的語言,新聞有新聞的語言,但語言都是隨著時代在潛移默化地變化。文學不能以古時候的“之乎者也”橫貫至今,新聞也無法像中醫(yī)開列處方一樣開列五個W,然后照單抓藥生成作品。《中國一分鐘》體現出新聞語言的自覺創(chuàng)新,這是緊隨時代脈搏的變遷,體現了大眾傳播的嬗變規(guī)律。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新聞微視頻產生在傳統(tǒng)紙媒在互聯網開展“圈地運動”的過程之中,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更有價值的是吸引力,而不是信息”的經濟學思維。通過這個系列微視頻作品,我們也會重新思考創(chuàng)造性采訪的重要性。創(chuàng)造性的新聞實踐,理應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之中—創(chuàng)造性寫作、創(chuàng)造性拍攝、創(chuàng)造性編輯……最終才能達成創(chuàng)造性的新聞傳播?;谶@一理念,微視頻類新聞作品的價值評估才能擁有一片堅實的理論高地。這種彰顯著探索精神的新作品,在報道中體現出對視角的選擇、對現象的解析、對觀點的求證,尤其是其善于將深刻的思考寓于白描式的鏡頭語言之中,達到一種“大音希聲”的表達藝術境界。
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必然攜帶著現實生活的溫度。一切表達都應濃縮著思考,以更具親和力、感染力的方式講述治國理政的觀念和立場。改革開放40年的整體風貌,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全新視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信仰,勤勞才能致富,和諧才能發(fā)展,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偉大實踐,所有改變都源自信仰的精神之核。這一系列微視頻作品跳出了講述“大歷史”“大成就”的窠臼,而是以“一分鐘”變遷為切入點,展現時代巨變,記錄激動人心甚至令人熱淚盈眶的人民偉力。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一分鐘還在滴答作響,瞬息萬象、跬步向前、美美與共,站在《中國一分鐘》系列微視頻開啟的新聞傳播通道上,昨日、今日和明日已經生出了夢想的翅膀,所有勞動者都將在鏡頭中找到信仰的鑰匙,開啟通往夢想的大門。濃縮在一分鐘里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激蕩著神州大地上沸騰的心靈回響,我們從中看到的是正在變化的現實,是闊步前行的時代。從一分鐘的鏡頭中延伸出來的傳播魅力,還將繼續(xù)為改革開放和新時代定制更加閃亮的中國名片。
(作者單位:63961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