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4-17 06:37:02
駐訓場在哪里,課堂就設在哪里
■羅鵬飛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海 洋
雖然是開展教育的行家里手,但這堂思想政治教育課,第79集團軍某旅“南門第一連”指導員石佳,也不敢說自己駕輕就熟——
一是他將以教員身份,為兄弟部隊官兵授課;二是這堂課上級要求結合駐訓地毗鄰甲午古戰(zhàn)場的優(yōu)勢,活用歷史資源,講述嚴明紀律的重要性。
“今天,讓我們來到北洋水師的戰(zhàn)艦甲板上……”配合視頻里的影像,石佳以時空穿越的方式,邊講解邊帶領大家將思緒拉回到那段歷史。
“甲午戰(zhàn)爭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值得我們反思的太多了?!笔颜f,“其中重要的一條是紀律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
靈活新穎的切入點,大量翔實的歷史事例,配以真情實感的生動描述……石佳從歷史故事引入,再聯(lián)系到發(fā)生在官兵身邊的故事,拉近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距離,點燃了大家心中的“思想烽火”。二級上士張立巖聽完課后感觸頗深:“今天的授課從形式到內容讓人耳目一新,很受觸動!”
石佳的這堂課,是該旅探索野外駐訓條件下打造“流動課堂”的縮影。該旅宣傳科劉科長說,近年來,隨著實戰(zhàn)化訓練深入推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場地頻動、任務變動、人員流動等現(xiàn)實問題,授課的難度越來越大。調查中,官兵也反映,授課往往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故事、熟悉的味道,難免產生“審美疲勞”。
為此,該旅打破建制界限、集約教學資源,注重在“小、活、快”上下功夫,讓教育更接地氣、更有靈氣、更聚人氣,激活教育創(chuàng)新的“一池春水”。
“既要兼顧模式上的‘形變’,又要挖掘內在的‘質變’?!痹撀妙I導說,面對新形勢,必須準確把握部隊動散特點規(guī)律,積極探索動中抓教模式,著力在“教育+實踐”一體推進、互為助力上下功夫,構建全面立體多維的教育體系,才能推動教育走深走實,為練兵備戰(zhàn)提供強大動力。
探訪一支部隊的“流動課堂”
■羅鵬飛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海 洋
訓練間隙,第79集團軍某旅官兵結合崗位任務分享交流。紀釗豐 攝
一把沙礫、一座雕像、一串腳印——
教育的“富礦”有很多,等待我們去開掘
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課,為何能打動人、引導人,它的吸引力從何而來?
帶著這樣的思考,記者來到第79集團軍某旅新任基層主官培訓隊。此時,某連指導員徐綱正與大家交流“如何增強野外駐訓條件下教育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這一話題,他感觸頗深——
去年,作為新兵連指導員,徐綱帶領新兵參觀駐訓地烈士陵園,開展現(xiàn)地教育。在講述完先輩們戰(zhàn)風斗沙的英勇事跡后,他彎腰抓起一把沙礫說:“當年先輩們就是在這樣的沙窩里,用血肉之軀扛起了攻關的使命……”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一幕幕戰(zhàn)天斗地的場景,讓新兵們深受震撼。
與課堂上你講我聽的講授方式不同,徐綱發(fā)現(xiàn),深厚的紅色資源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身臨其境開展“流動課堂”更能直抵官兵心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開展現(xiàn)地教育,讓紅色資源、紅色課程引領官兵思想升華?!蹦碃I何教導員說,帶領官兵通過駐訓地的“紅色地圖”,尋找理想信念的“核心景觀”,從“教科書”轉向“打卡地”,開啟教育新視角、新視界,能讓革命精神變得可觸可感,激發(fā)傳承力量。
近年來,他們充分利用駐訓地紅色資源,在新兵入營、重大節(jié)日、老兵退役等時機,采取沉浸式、互動式等現(xiàn)地教育方式,筑牢官兵的精神高地。
去年,追尋駐訓地的紅色足跡,該旅新兵們來到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歷史展覽館參觀見學。
從簡陋的帳篷、“地窩子”“干打壘”到美麗的“問天閣”;從簡易工房到現(xiàn)代化裝備,一代代航天人在“生命禁區(qū)”戰(zhàn)風沙、斗嚴寒、飲苦水、吃野菜,艱苦奮斗,獻了青春獻終生,建起了一座現(xiàn)代化的航天城……新兵們邊聽邊看,逐漸了解到東風航天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fā)展歷程,感悟一代代航天人的責任與擔當,理想信念的種子在心靈土壤中悄然生根。
入伍以來,新兵楊佩錦無論是體能還是專業(yè),都在同年兵中表現(xiàn)搶眼。然而,來到駐訓地后,惡劣的氣候和高強度、快節(jié)奏的訓練,讓他感到很不適應,變得士氣不振。
那天,楊佩錦駐足在一座雕像前,聆聽烈士王來的英雄故事。
一次大型試驗任務之后,剩余液氧不慎爆燃。王來搶救完戰(zhàn)友和裝備,身上著了火。為了不引起更大的傷亡和損失,他轉身跑向遠方,倒在戈壁灘上。他的身后,留下一串焦糊的腳印……
“聽到這時,我的內心深受震撼!”參觀見學后,楊佩錦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那天晚點名后,徐綱特意找到楊佩錦談心。
“你知道王來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嗎?”天上星光點點,徐綱和楊佩錦在戈壁灘上并肩同行?!爱敃r,他身上的火焰不斷蔓延,支撐他的是不畏生死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p>
楊佩錦腦子里一遍遍想象當時的場景……徐綱轉過身,將沙地上的腳印輕輕撫平:“這些腳印,風沙遲早會掩埋,但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英雄壯舉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甭牭竭@句話,楊佩錦盯著那片被撫平的沙地,若有所思。
那一天,徐綱和楊佩錦聊了很久。那一晚,楊佩錦也想了很多?!坝⑿凼且粋€民族的精神高地。像火種,點燃為崇高事業(yè)獻身的英雄氣概;如燈塔,照耀奮勇前進的道路。”夜深人靜時,楊佩錦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一段話。
思想的感召力,往往在無聲處啟發(fā)心靈。從那天起,訓練場上多了一個揮汗如雨的身影。經過刻苦訓練,楊佩錦的各項成績進步明顯。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個紅色地標的背后,是具體生動的紅色故事。沿著航天城的發(fā)展軌跡,新兵們把“紅色地圖”與頭腦中的知識點有機融合。在一幕幕情景交融中,他們的精神世界也發(fā)生了可喜的“化學反應”。
一場入連儀式、一次情景模擬、一番現(xiàn)場動員——
見縫插針搞教育,“課堂”隨處皆是
“我宣誓……”
駐訓地,某連指導員王佳琪將鮮紅的連旗插上高地,9名新兵全副武裝,列隊而立。遠處,一場戰(zhàn)術訓練正在進行,模擬炮擊的炸點掀起陣陣塵土。王佳琪特意將新兵入連儀式選在硝煙彌漫的訓練場上。
“誰能說出連史上‘176’這個數(shù)字的含義?”王佳琪指著火炮問道。新兵史賈寶盯著鮮紅的連旗,突然眼前一亮:“報告,是176發(fā)炮彈殲敵的戰(zhàn)績!”
“不錯!1952年10月,我們連以176發(fā)炮彈擊毀敵炮11門、汽車25輛,斃傷敵數(shù)百人,擊毀敵汽油庫、彈藥庫各一座,榮立集體一等功,涌現(xiàn)出特等功臣金耳世等一批英模個人……”談到這些事跡時,王佳琪注意到,新兵們聽得格外認真,眼神里閃著光芒與豪情。
“見縫插針搞教育,讓‘小課堂’點燃官兵的‘思想烽火’。”王佳琪對記者說,這既是一場新兵入連儀式,也是一堂陣地上的教育課,讓新兵們在硝煙中感悟精神力量,筑牢精武強能、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根基。
隨后,王佳琪組織新兵用夾板和綁帶固定左腿,模擬還原戰(zhàn)場情境。他們綁上5公斤負重,爬行數(shù)十米,接通一條斷開的電話線,模擬感受連隊先輩金耳世拖著被炸斷的左腿,以血肉之軀連接通信線路的壯舉。
戰(zhàn)士史賈寶剛爬出不遠,肘部就被磨得生疼。當他咬著電話線接頭,在凹凸不平的沙土上咬牙前進的時候,一下子明白了先輩金耳世當時是在什么樣的處境中完成了這項任務。
情景模擬結束,王佳琪扶起滿身塵土的新兵說道:“70多年前,先輩們就是在這種艱難情形下,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完成任務。今天,在群眾性練兵比武中,我們也要用敢打敢拼的血性爭取榮譽、捍衛(wèi)榮譽!”
“現(xiàn)授予你95式自動步槍一支,希望你能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它……”接過象征責任與榮譽的鋼槍后,全體新兵目光堅定,斗志昂揚。
不多時,遠處傳來戰(zhàn)車引擎的轟鳴聲,新兵們向著訓練場深處奔去,洪亮的口號聲響徹云霄。
一個“先鋒講堂”、一次絕地逆襲、一場雙向奔赴——
把“冒熱氣”的身邊故事,及時變?yōu)榻逃Y源
“當年先輩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協(xié)同兄弟部隊浴血殲滅頑敵,將旗幟插上主峰。今天我們必須拿出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攻克新裝備使用難題……”
這堂教育課,由該旅“翠崗紅旗連”二級上士宋邦雷主講。課上,談起新裝備首射任務,他神情自豪。
那年,新裝備列裝單位,給宋邦雷和戰(zhàn)友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新裝備信息化程度高,其背后的技術原理復雜。而幾個月后的實彈首射任務,考驗著大家的勇氣與智慧。
那段時間,車場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凌晨車場,當?shù)谝豢|陽光撲面而來,宋邦雷帶著班里成員已經開始了緊張的訓練。狹小的空間里,他們擠在一起,眼睛緊盯著操作面板,每一個畫面、每一個按鍵、每一個參數(shù)都需要他們一點點摸索,他們用記號筆在操作面板上標注簡易符號,把專業(yè)術語編成押韻的順口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隨后考核中,他們班以優(yōu)異成績奪得總評第一。為確保實彈首射任務萬無一失,他們反復模擬射擊流程,定準關鍵路徑,操作精益求精。實彈首射任務中,他們打出優(yōu)異成績,年底榮立集體三等功。
那天的“先鋒講堂”,宋邦雷站在講臺上,講述完成實彈首射任務背后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搭起“先鋒講堂”,讓平時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基層官兵走上講臺授課,把“冒熱氣”的身邊故事,及時變?yōu)榻逃Y源,是一次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嘗試。
一個榜樣,就是一本活教材。那些官兵身邊奮發(fā)向上的故事,為后來者匯聚奮進力量。
“先鋒講堂”上,和宋邦雷一樣闡釋青春夢想的,還有中士黃戰(zhàn)輝。
黃戰(zhàn)輝曾是指揮專業(yè)的技術骨干。去年,由于連隊工作需要,他轉崗到炮班。面對從未接觸過的復雜操作流程,每次參加班協(xié)同訓練,他的成績都靠后。這個曾經的標兵,對彈藥裝填這個新專業(yè)犯了難。
“轉崗就像戰(zhàn)術迂回,繞點路是為了更好地突擊?!秉S戰(zhàn)輝從最基礎的技能練起,主動請教老炮手學習操作技巧,加班加點補習專業(yè)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專業(yè)技能考核中,他以第二名的成績驚艷全場。隨后,在一次實彈射擊訓練中,黃戰(zhàn)輝作為主力隊員,圓滿完成任務,贏得上級好評。
身邊的典型故事,蘊含著撬動兵心的道理和力量。聽著黃戰(zhàn)輝的講述,剛經歷崗位調整的下士勞鄭坤,深刻感悟到這樣一個道理:成長,是不斷校準人生準星的過程。
“把課堂交給官兵,群眾性自我教育讓官兵在你來我往的雙向互動中品悟道理,實現(xiàn)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雙向奔赴?!痹撀妙I導說,當官兵講述身邊可見可學的鮮活事例時,那些接地氣的真實經歷更能直抵人心,在潛移默化中注入精神動能。
銳視點
部隊教育課呼喚多種“打開方式”
■王本宇
當前,部隊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外部社會環(huán)境、官兵成分結構等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一些部隊編成類型多樣、部署動態(tài)分散,教育對象的價值觀念、思想基礎差異性也很大。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紅色教育傳統(tǒng),又要勇于開拓、守正創(chuàng)新。
隨著練兵備戰(zhàn)節(jié)奏加快、空間變換,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場地變動、人員流動等現(xiàn)實問題。因此,教育課要因勢而變、順勢而為,多些“打開方式”,引導官兵將煥發(fā)的政治熱情轉化為練兵備戰(zhàn)的行動自覺,提高打贏本領。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痹趧討B(tài)分散條件下執(zhí)行任務,使命要求、工作節(jié)奏、身處環(huán)境均發(fā)生變化。越是如此,越要求教育跟著任務走,駐訓場設置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延伸到哪里,確保標準不降、質量不減。
畫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線”,關鍵在于發(fā)揮教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必須著力打造一支理論上有功底、授課上有招法、教育上有思路的教員隊伍,鼓勵大家豐富教學手段、更新教學內容,發(fā)揮好教員隊伍在引導官兵培塑理想信念、端正價值追求方面的“酵母”作用。讓思想政治教育走進練兵備戰(zhàn)一線,開展常態(tài)化專題式評比,錘煉授課能力,倒逼教員隊伍守正創(chuàng)新,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持續(xù)激發(fā)廣大官兵心無旁騖、備戰(zhàn)打仗的熱情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