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在2017年清明節(jié)前夕,孫保旭找到了一群“守墓人”。
在新安縣南李村鎮(zhèn)馬溝村上河組,81歲老人馬存良告訴孫保旭,當彭仕復(fù)犧牲時,身邊只有一個警衛(wèi)員,身上攜帶有一張穿著軍裝,戴著帽子的照片,背面寫著“上校團長彭仕復(fù)”。
當年,馬存良的父親、叔叔和幾位村民埋葬了戰(zhàn)死的英雄,年僅8歲的他目睹這一幕,就再難忘記,隨后就是和村民一起守墓70余年。
照片馬存良保存數(shù)年,從小馬守成老馬,一直期待著彭家后人來尋,卻一直沒有音訊。在一次搬家中,照片不幸遺失,他還遺憾了好一陣子。
幾十年來,雖然村里幾經(jīng)建設(shè)、搬遷,墓地旁邊的農(nóng)田主人也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變更,但他們都知道,這里埋葬著當年的抗日將領(lǐng)和士兵,似乎是帶著敬意的約定俗成,村里沒人會打那塊地的主意,埋葬地也因此一直被保存得很完整。
一個多年追尋,一個多年堅守,不求回報的堅持卻都在于心底的一個“義”字。無論是孫保旭和志愿者的跋涉,還是村民純樸而“執(zhí)拗”的守墓堅守,守住的不只是一段歷史,守住的更是當年愛國將士的意志和他們身上寧死不屈的國格尊嚴。
守心:對先輩精神的傳承恪守
聽到父親墓冢被找到的消息時,彭杰洲百感交集,當了解到找尋和守墓的全過程后,他的心中更是難以平靜。
2017年5月22日,彭杰洲和愛人李曉珍,從深圳趕赴新安,生平第一次站在父親的墓前來祭拜父親。
“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找到父親的墳?zāi)埂!迸斫苤薹驄D非常激動,也感謝這么多年來一直守護父親墳?zāi)沟拇迕駛儭?/p>
祭拜當天,彭杰洲更是在父親的墓前,無比動情地說,“父親,兒子終于找到您了。”
看著村里多年來替自己守墓掃墓的鄉(xiāng)親們,想著當年父親浴血奮戰(zhàn)堅守于此的決意,彭杰洲和妻子李曉珍在心中打算著,想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什么。
彭杰洲夫婦在成都人民公園。
李曉珍是深圳一家知名幼兒園的園長,有著50多年的幼教工作經(jīng)驗。于是,她便同丈夫商量著要到彭仕復(fù)的犧牲地義務(wù)支教,以此感謝當?shù)卮迕瘛?/p>
今年5月7日,李曉珍趕到新安縣,與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們開始了一個月的生活學(xué)習(xí),同時對當?shù)亟處熃M織培訓(xùn),給予他們更加豐富科學(xué)的教育經(jīng)驗。
李曉珍懷著對村民的敬意,動情地說:“希望可以把我的經(jīng)驗分享給當?shù)乩蠋熀秃⒆觽?,為當?shù)亟逃聵I(yè)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p>
守心報恩,奉獻傳承。時隔70多年,墓冢還在,遺骸還在,先人撒血熱土的奉獻精神也還在,這一份精神的傳承,從抗日戰(zhàn)場穿越至今,生生不息。
中國軍網(wǎng)微信(zgjw_81)出品
整理:耿陳
編輯:毛志文
編審:曲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