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 發(fā)布:2018-01-02 10:07:53
天安門禮號手:為防凍在按鍵里灌酒精
在昨天的升旗儀式上,解放軍軍樂團的60名演奏員先后演奏了《國歌》和《歌唱祖國》,這是解放軍軍樂團第一次參加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儀式開始前,8名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上吹響《升旗號角》,這是首次在儀式中出現(xiàn)。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升旗號角》是如何創(chuàng)作的,演奏員們又克服了哪些困難呢?
在的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上,隨著軍樂團的8名禮號手吹響《升旗號角》,升旗儀式正式開始。解放軍軍樂團副團長兼樂隊指揮張海峰告訴記者,《升旗號角》是此次升旗的一大亮點,也是他們領(lǐng)受任務(wù)后,專門設(shè)計的一個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
張海峰:這種形式的演奏最早是2014年的時候,國家歡迎外國元首的儀式上我們第一次演奏。第二次使用是在“9·3”大閱兵,我們用了70支禮號。這次用的是8支,2018年元旦凌晨的時候吹響,而且站在城樓上演奏,昭示著我們新時代一種新的氣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創(chuàng)新。
這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后,得到了上級領(lǐng)導(dǎo)的一致認可。接下來,曲子怎么做,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里面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青年作曲家郭思達,因為“9·3”閱兵的號角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
郭思達:三天之后就要開始錄音。雖然只有短短的20秒,但是要把所有這些東西都裝在20秒以內(nèi),這是挺難的事,當時壓力也很大。
三天的時間,千萬次的靈感與思索,千百次的推翻與重來,《升旗號角》終于誕生。
郭思達說,他覺得自己賦予了這首曲子三個特點:
第一點就是時代的符號。我們現(xiàn)在進入新的時代了,這種樂曲要體現(xiàn)出這個時代的符號。
第二點就是大國的風范。中國現(xiàn)在強大了,它面向世界展示了新的形象。
第三點就是中國元素。我們要給全世界展示極具中國特色的音樂語言。
最難的創(chuàng)新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訓(xùn)練,不停地訓(xùn)練。王瑞光是8名要站在天安門城樓演奏的禮號手之一,他說,站在高臺上演奏,風大、氣溫低,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他們在城樓上一字排開后,最遠的兩人距離達到將近20米,他們要以單獨演奏的方式達到集體演奏的效果。
王瑞光:集體演奏大家要聽到互相的聲音才能夠整齊劃一,但是這個距離其實已經(jīng)超出正常合作的范圍了,聲音是有延遲的。雖然是八個人在一起演奏,但是其實每個人演奏都是按照個體去訓(xùn)練,就是打著節(jié)拍器,在心里面練。
訓(xùn)練的時候正值北京最冷的季節(jié),很多樂器在低氣溫下都很難使用。面對這樣的難題,樂隊里的小號首席侯冰說,他們積極思考對策,想了很多克服困難的辦法。
侯冰:我們小號演奏的時候需要按活塞,因為我們吹得是熱氣、哈氣,里面會有水分,特別冷的時候它就會凍住了,想吹的音抬不起來按鍵了。這個我們有辦法,就是往按鍵里面灌酒精,因為酒精不會凍上,按下去就會很靈敏。
訓(xùn)練雖然很辛苦,但是演奏員們深知,自己在執(zhí)行的是歷史性的任務(wù),所以充滿了干勁。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起樂器的時候,8只禮號在空中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和太陽升起的角度相同。禮號手王瑞光說,他們給自己的演奏起了個代號:太陽升起的號角。
王瑞光:國旗是在第一縷陽光照射過來的時候升起,等于我們是迎接它的號角,把國旗送過去,我們自己起的名字叫太陽升起的號角。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央廣軍事、新華社、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