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登錄 注冊

八一觀點>>熱點透視>>正文

中東的地緣版圖碎片化與美國的戰(zhàn)略窘境

來源:現(xiàn)代軍事作者:田文林責任編輯:康哲2014-11-14 15:13

地緣版圖決定了一個國家實力增長的極限。如果將權力比喻成肌肉,地緣版圖就是骨骼,一個國家的實力能強大到何種程度(即能長多少肌肉),說到底要看其骨骼(疆域)的承受能力。國家版圖越遼闊,民族復興的基礎就越扎實;反之,地緣版圖越是碎片化,民族復興的希望便越渺茫。

近幾個月來,極端組織“伊拉克沙姆伊斯蘭國”(ISIS)將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攪得動蕩不安。ISIS的興起與2011年中東劇變直接相關,這場變革本來被視為阿拉伯民族謀求復興的新嘗試,但在內(nèi)外勢力干涉下,最終“播下龍種,收獲跳蚤”,要么是軍人政治回潮,要么是極端勢力興起,“阿拉伯之春”完全成了冷笑話。阿拉伯世界悲劇頻發(fā),原因眾多且復雜,但究其根本是由中東的地緣版圖碎片化導致的,這使阿拉伯世界基本喪失了復興自強的物質(zhì)前提。而在這一系列劇變的背后,美國中東政策的進退失據(jù)正日益顯現(xiàn),其戰(zhàn)略收縮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中東:地緣版圖碎片化,醞釀風暴

中東地區(qū)政治生態(tài)敏感脆弱,彼此關聯(lián)度極高,政治轉(zhuǎn)型看似局限于部分國家,實則輻射和聯(lián)動效應極強?!鞍⒗骸弊畛踔饕康氖窍霃氐揍t(yī)治“阿拉伯綜合征”,阻遏阿拉伯世界持續(xù)衰落的趨勢,最終實現(xiàn)民族復興。但由于若干國家轉(zhuǎn)型不暢,加上外部勢力推波助瀾,使“中東劇變”逐漸演變?yōu)椤爸袞|亂局”,由此導致地區(qū)動蕩因素增多,權力結(jié)構日趨碎片化,使中東日漸進入了新的動蕩期。

首先,教派沖突矛盾日趨公開化。伊斯蘭世界雖有遜尼派與什葉派之分,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地區(qū)教派矛盾并不突出。伊拉克戰(zhàn)爭后,雖然“什葉派新月地帶”在中東隱現(xiàn),但教派矛盾仍處在“潛伏期”。2011年的中東劇變,尤其是敘利亞危機升溫后,該國成了激化教派矛盾的“輻射源”:敘反叛勢力得到沙特、卡塔爾、土耳其等遜尼派國家的支持,甚至連哈馬斯也背棄了敘利亞和伊朗,轉(zhuǎn)投埃及、卡塔爾甚至土耳其的懷抱。這些外部勢力的最終目的不是建立多元民主政體,也不是創(chuàng)建多教派并存國家,而是重繪中東政治地圖,擴大和建立“遜尼派地緣政治弧”,削弱伊朗的地區(qū)影響力。巴沙爾政權則得到中東什葉派國家和勢力力挺。伊朗不遺余力地為敘提供武器、資金和軍事顧問。伊拉克馬利基政府因擔心敘遜尼派掌權對伊拉克不利,表面上不干涉敘內(nèi)政,實則站在巴沙爾一邊,允許伊朗利用其領空援助敘利亞,同時對國內(nèi)什葉派武裝人員赴敘參戰(zhàn)“睜一眼,閉一眼”。不少伊拉克什葉派信徒就是先在伊朗接受訓練,得到武器,然后經(jīng)由黎巴嫩進入敘利亞作戰(zhàn)。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則直言“抵抗不能停止,直至打碎極端遜尼派分子的脊梁”。有報道稱,真主黨派遣了8000多名士兵參加敘利亞內(nèi)戰(zhàn)。敘利亞危機日漸演變?yōu)橐粓觥拔拿鲀?nèi)的沖突”。敘利亞地處中東教派斷裂線的中心位置,且國內(nèi)沖突主要系外力推動。因此,敘利亞教派沖突反過來又激化了伊拉克、黎巴嫩、也門等國的教派矛盾,并引發(fā)什葉派大國伊朗與遜尼派大國沙特之間的直接較量?!霸谝了固m教l400多年歷史中,曾經(jīng)周期性爆發(fā)的教派對立再次隆隆而來?!?/p>

教派矛盾凸顯實質(zhì)是中東政治退化的表現(xiàn)?!爸髁x之爭”尚有妥協(xié)轉(zhuǎn)圜余地,“教派之爭”則很難調(diào)和。更主要的是,中東各國大多是遜尼派與什葉派雜居,教派矛盾升溫會使這些國家內(nèi)耗加劇甚至元氣大傷,并對地區(qū)和整個世界構成持續(xù)威脅。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2013年11月11日稱,遜尼派和什葉派沖突是對世界安全的最大威脅。

其次,極端恐怖勢力空前壯大。中東劇變后,地區(qū)動蕩使地區(qū)權力真空增多,由此為恐怖活動滋生蔓延提供了難得的溫床,“基地”等恐怖組織乘機擴大活動范圍,并著重在“三不管地帶”(如利比亞東部、馬里北部、埃及西奈半島及敘利亞部分地區(qū))建立活動據(jù)點,此前一度收斂的恐怖主義勢力重新壯大。有學者稱,在經(jīng)歷了2001年“9?11事件”的“1.0時代”,2011年5月本?拉登被擊斃的“2.0時代”后,“基地”組織已演變到“3.0時代”。這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過去鮮少恐怖活動的國家,成為恐怖主義“新天堂”

一是敘利亞由“和平綠洲”變成“恐怖地獄”。敘利亞危機持續(xù)升級使政府控局能力下降,“基地”等極端分子紛至沓來,將反巴沙爾視為“新版阿富汗圣戰(zhàn)”。敘反對派武裝分子中外國人超過80%,人數(shù)約1.7萬名(歐盟估計為6000人)。敘境內(nèi)90%以上爆襲事件是與“基地”組織關系密切的勢力所為。戰(zhàn)斗力最強的“勝利陣線”公開宣布效忠“基地”組織。

二是利比亞暴恐勢力漸成氣候??ㄔ频古_后,利比亞群龍無首,極端勢力漸成氣候:建立于20世80年代的“利比亞伊斯蘭戰(zhàn)斗團”(LIFG)死灰復燃,成為該國重要武裝力量。此外該國還涌現(xiàn)出“伊斯蘭王國”、“利比亞伊斯蘭改變運動”、“班加西伊斯蘭教法虔信者”、“德爾納伊斯蘭教法虔信者”、“謝赫奧馬爾阿卜杜勒拉赫曼旅”等新的極端組織。這些極端組織活動肆虐,使利比亞成為恐怖主義的新天堂。

三是埃及可能成為全球圣戰(zhàn)新基地。埃及政局動蕩,使恐怖網(wǎng)絡乘機在埃及落腳并擴大活動,活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埃及籍“基地”分子紛紛回國,加上境內(nèi)被關押的伊斯蘭分子也恢復自由,埃安全隱患越來越多。2013年7月穆爾西被罷黜使該國教俗矛盾尖銳,針對軍隊和安全部門的襲擊日益增多,其中多數(shù)與“基地”組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