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登錄 注冊

八一觀點>>熱點透視>>正文

中國牛奶為何這么貴

——揭開奶價“虛高”內幕
來源:新華社作者:李俊義 林超 張玥責任編輯:劉航2013-12-16 10:57
今年4月以來,國內乳企連續(xù)3次提價,奶價迅速飆升。袋裝奶從1元漲到1.4元,用了足足3年時間;而從1.4元漲到1.8元,僅僅用了3個月。奶價邁進“2元時代”已為時不遠。

1杯奶到底需要多少錢?奶價飆升的背后有沒有“虛高”的成分?近日,記者走訪了牛奶主產區(qū),被采訪的企業(yè)和行內專家認為,如果剔除乳制品彈性較大的成本,我國乳業(yè)至少有三成以上的降價空間。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 誕生就是“貴族”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國奶牛養(yǎng)殖規(guī)?;潭戎鹉晏嵘?,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高投入低產出的弊端。一杯奶自“誕生”起,價格就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生鮮乳價格已經由2007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漲至今年的4.5元/公斤,翻了一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奶價之高排世界第四位。原料奶價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業(yè)整體價格偏高、企業(yè)利潤偏低的主要原因。

原料奶價格為何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yǎng)殖成本太高。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飼草,而由于我國本土牧草質量低下,導致優(yōu)質牧草大量依賴進口,成本驟然增大。比如,苜蓿是提升生鮮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國苜蓿質量低于進口苜蓿,伊利、飛鶴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進口苜蓿比例高達90%。

據(jù)統(tǒng)計,2011年中國苜蓿草總產量約30萬噸,而進口總量就達到27.6萬噸。今年1至8月份,我國已進口苜蓿43.58萬噸,同比增幅近60%。

乳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牧場化,建設牧場需要大面積的種植用地,記者采訪了解到,每飼養(yǎng)一頭奶牛,需要配備3至5畝地種植青儲等,才能基本實現(xiàn)草料自足。而實際情況是,多數(shù)新建的牧場都沒有配備用地,青儲、苜蓿、羊草等草料主要依靠購買或租用農民土地種植。

此外,奶牛養(yǎng)殖集約化水平和效率低下,也抬高了一杯奶的成本。廣東省奶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王丁棉介紹,目前我國奶牛存欄1000頭的牧場,大多數(shù)配置員工30至50人,人均養(yǎng)殖20到30頭牛,而國外人均養(yǎng)殖水平都超過100頭。

2012年,我國從新西蘭進口一頓原料奶粉,價格為2.4萬元左右,而從本土收購奶源,一噸的成本則需要3萬多元。價格的巨大差異,使得許多乳企寧愿舍近求遠。

據(jù)部分專家估算,如果能解決飼草、用地、人工三個問題,我國原料奶價格至少能下降10%。

一杯奶899項指標檢測 檢測成本5年漲5倍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原料奶價格雖然偏高,但還占不到成品牛奶價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成本還要更高。受訪乳企普遍反映,過多、過頻的檢測是中間環(huán)節(jié)成本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據(jù)統(tǒng)計,2007年,1公斤原料奶約2.2元,而市場上1公斤裝牛奶實際售價約6元,中間相差3.8元。今年1公斤原料奶4.5元,而市場上1公斤裝牛奶售價普遍在10元左右,中間相差5.5元??梢钥闯?,從2007年至今,加工銷售1公斤牛奶的成本已經從3.8元增長至5.5元,漲幅近44%。

以伊利集團為例,2012年一杯奶從生鮮乳到成品出廠,需要完成的各項檢驗檢測指標累計達899項。飛鶴乳業(yè)甘南工廠每天12個批次產品的檢測費用在6萬元左右,僅這一個工廠一年的檢測費用就要2000多萬元。

高強度檢測還間接增加了許多成本。比如,為了通過國家新一輪QS認證,企業(yè)不得不購買國外動輒幾百萬元的檢測設備。伊利集團在這幾年已經累計投入5億多元配置各類精密檢測儀器1100多臺。飛鶴乳業(yè)表示,現(xiàn)在工廠里面最多的人員是檢驗人員,一個300多人的工廠,原來僅需二三十名檢測員就能保證產品質量達標,但目前檢測人員已接近100人。

部分企業(yè)表示,檢測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已經由過去的1%左右提升至近10%。2012年單噸牛奶檢測費用已是2008年時的4到5倍,而我國乳企的檢測費已是乳業(yè)發(fā)達國家的10倍左右。

在檢測頻次方面,我國已遠遠超過了國外。在國外,一些指標半年或者一季度檢測一次,有的為了預警,才增強至一個月檢一次。但在中國,目前幾百個指標每批次都要檢測。在檢測項目方面,原奶檢測中重金屬、黃曲霉M1、農藥殘留、三聚氰胺等指標因為檢驗時間較長,企業(yè)為保障牛奶新鮮度,采用先生產、再檢驗的方法,而這樣的“事后控制”起不到檢測應有的作用,與生產實際不符。

企業(yè)普遍認為,“密不透風”的檢測大大提升了企業(yè)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但要謹防“過猶不及”。尤其部分檢測項目是臨時措施,目前已不符合實際情況和市場規(guī)律,部分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和檢測頻次值得研究討論。

“進店費”亂象雜生 流通成本上升50%

從奶成品出了廠,通過流通環(huán)節(jié)再到消費者手里,加價幅度更大。批發(fā)價130元,進了超市就賣218元,提價幅度67%,這是某款國產奶粉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實際銷售情況。

乳企普遍反映,近年來“進店費”亂象已經愈演愈烈。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全國各地許多超市、大賣場憑借自己掌握銷售終端的優(yōu)勢地位,向供貨商們收取各種高額附加費用。

這些費用包括節(jié)慶費、店慶費、修繕費、廣告費、進貨返利、新店開業(yè)贊助費、配送費、合同續(xù)簽費等十幾種費用,甚至超市工作人員的胸牌費、服裝費也要供貨商買單。

一款奶粉的供貨商趙先生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要進入當?shù)氐募覙犯3校紫刃枰蛎考业昀U納條碼費1750元,每年6個節(jié)日的節(jié)慶費約2萬元,貨架陳列費每年2000元/組,堆頭費、展銷費每年3000元。第二年除了要繼續(xù)繳納此前的費用外,還要交每店5000元的合同續(xù)簽費。算下來,這款奶粉每年想要擺上家樂福在哈爾濱7家門店的貨架,先得繳納附加費用近20萬元,占到利潤的10%。

此外,超市促銷員每銷售1罐奶粉,趙先生就得給他7%的提成,再給超市返點26.4%。趙先生說,全部折算下來,在家樂福每銷售1罐奶粉,就要上繳4成多利潤。如果只收正常的費用的話,這款奶粉不會超過200元。

黑龍江某品牌乳業(yè)公司說,受不斷增加的“進店費”影響,公司產品的流通環(huán)節(jié)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已經上升至40%至50%,要比正常情況高出至少20個百分點。

一家大型乳企反映,賣場、商超對民族品牌收費高的不平等現(xiàn)象,也導致了國產奶價居高不下。例如,某在華外資超市系統(tǒng)中,在奶粉的合同費用上,洋品牌合同返利為8%,國內品牌卻高達22%。

(據(jù)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