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行。在一座座綠色軍營里,不管是在關鍵崗位執(zhí)掌大國重器的軍人,還是在萬千平凡崗位上練兵備戰(zhàn)的普通官兵,他們都從王繼才和程開甲偉岸的背影中汲取著愛國奉獻的精神營養(yǎng)。為了共同的信仰,每一名中國軍人犧牲奉獻的力量日夜不停、奔流不息,匯聚成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的壯闊航跡。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行
■段江山
位于黃海前哨的開山島,夜間海風蕭蕭,驚濤陣陣。
在島上采訪的解放軍報記者睡下不久,屋里的燈就熄了,黑洞洞一片。風從門縫里鉆進來,號叫了一夜。這種境況,足以讓恐懼和孤獨在內心野蠻生長。
記者輾轉難眠,想象著王繼才剛上島那一夜的景象:他一個人抱著雙臂蜷縮在這個房間里的一個角落,該有多么孤獨而無助?
這種孤獨和無助,伴隨了開山島民兵哨所原所長王繼才和他的妻子王仕花32年。直到今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執(zhí)勤時突發(fā)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在島上采訪了一天一夜,記者試圖理解王繼才32年的堅守?!堕_山島上一晝夜》《我們的一天,他們的32年》記錄了記者探尋和思索的腳步。
回看王繼才的故事和經歷,甚少驚天動地的壯舉,更多的是點點滴滴、日復一日的平凡守護。而這份平凡因為32年的堅持,鑄就了別樣的偉大。
在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紀念文字里,我們似乎能夠看到執(zhí)勤中的王繼才和王仕花巡邏前行的背影。這原本普通的背影在歲月的積淀下,逐漸變得高大,直到挺立如山,成為一座愛國奉獻精神的豐碑。
從開山島一路往西,距離3000多公里外的“死亡之海”羅布泊,有一位老人也曾像王繼才一樣,在沙漠之海環(huán)繞的“孤島”上堅守了20多年。只不過,他所堅守的事業(yè)“驚天動地”。
程開甲,這個曾經許下科技救國誓言的熱血少年,這個曾經留學英倫的物理天才,一生都致力于為共和國鑄盾。
1950年,程開甲謝絕了導師玻恩的挽留,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多年后,他進入羅布泊,隱姓埋名,在大漠戈壁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他成功組織指揮了從首次核爆到之后的地面、空中、地下等各種類型核試驗30多次,并帶領科技人員建立發(fā)展了我國的核爆炸理論。
伴隨著羅布泊沖天而起的蘑菇云,程開甲和他的戰(zhàn)友們創(chuàng)造了震撼世界的“東方巨響”。
歲月催人老,卻讓程開甲精忠報國的精神歷久彌新。他的背影如山挺立,他和戰(zhàn)友們用忠誠挺起了中國的脊梁。
2018年11月17日,“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院士去世,享年101歲。
在《軍營觀察》版刊發(fā)的《為共和國鑄盾》《歷史選擇了他們,他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對程開甲進行了最深切的緬懷,對“兩彈一星”精神給予最誠摯的禮贊。
王繼才和程開甲,他們挺立如山的背影正是愛國奉獻精神的兩個維度。無論是平凡的堅守,還是驚天的壯舉,職責雖有分工,但他們履職盡責、愛國奉獻的精神始終如一。
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行。在一座座綠色軍營里,不管是在關鍵崗位執(zhí)掌大國重器的軍人,還是在萬千平凡崗位上練兵備戰(zhàn)的普通官兵,他們都從王繼才和程開甲偉岸的背影中汲取著愛國奉獻的精神營養(yǎng)。為了共同的信仰,每一名中國軍人犧牲奉獻的力量日夜不停、奔流不息,匯聚成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的壯闊航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