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永遠銘記那些義無反顧的背影
■中國軍網(wǎng)記者 孫偉帥
有些場景,經(jīng)過時間的積淀與打磨,會閃耀出愈加奪目的光芒。
10年,時間將汶川抗震救災凝成一本厚重的相冊。10年后的今天,當我們翻開這本相冊時,看到這樣撼人心魄的一幕幕——
天崩地裂,汶川成了一座“孤島”,人們陷入絕望。此時廢墟之上出現(xiàn)了一抹橄欖綠——武警某師參謀長王毅帶領著200名突擊隊員,在道路中斷、余震頻發(fā)、山體滑坡的情況下,連續(xù)21個小時徒步強行軍,第一批進入汶川縣城;
生死未卜,茂縣通信中斷,道路阻絕??战当巢?5名勇士在無氣象資料、無地面引導的條件下,舍生忘死從近5000米高空一躍而下;
險象環(huán)生,重災區(qū)龍門山鎮(zhèn)的一處半山腰上,救援官兵用身體搭建人梯,轉(zhuǎn)移傷員。幾十個綠色的背影,托舉起一副擔架。這幅名為《眾志成城?托舉生命》的照片,即便是在10年后的今天看來,仍令人感動……
這場天災,讓人們把目光都集中在這些和平年代容易被忽略的中國軍人身上。鏡頭記錄了那段悲愴的歷史,讓我們看到一位位平凡士兵在天崩地裂時的無私無畏,讓我們看到他們在地動天驚中的英雄氣概。
而在鏡頭之外,汶川抗震救災中,還有千千萬萬我們沒有看到的平凡英雄。正如《眾志成城?托舉生命》中,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個綠色背影。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臉龐,更無從知曉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義無反顧的背影,不僅托舉起傷員生命的希望,更是中華民族最堅強的脊梁。
人們也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歷史卻會永遠銘記他們的背影!
這樣的場景出現(xiàn)在10年前的汶川,但不止在汶川。唐山大地震、九八抗洪、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災難來臨,中國軍人總是逆向而行,屹立于天崩地裂之間。他們用雙手扒開廢墟上的亂石,用雙腳踏出一條條崎嶇的生命之路,用雙肩扛起擔架上一個個虛弱的生命。只要人民需要,他們便義無反顧。
仔細凝視那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不禁讓人心生感慨:這些眼神中還透著稚氣的年輕士兵,昨天還是父母身邊的孩子,今天,他們就成為災區(qū)同胞堅強的依靠。他們義無反顧奔向“戰(zhàn)場”,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如山的責任,背負起生命的希望,兌現(xiàn)了人民軍隊與養(yǎng)育她的人民之間的生死之約。
10年之后的今天,另一張照片同樣令我們動容——
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大娘緊緊抱住一位空軍上校,雙眼噙滿淚水。她叫周仲菊,這位空軍上校名叫唐先鋒。10年前,周仲菊被埋廢墟下29個小時后,被唐先鋒等16名官兵救出。10年后,再見到救命恩人,周仲菊潸然淚下。
同樣想見到救命恩人的,不止周仲菊一人。
也許,茫茫人海中他們難以找到當年的解放軍,但其實,從開始尋找的那一刻起,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
因為10年前的汶川抗震救災,早已將一枚枚閃亮的八一軍徽深深烙印在人民心中,早已將中國軍人的舍生忘死鐫刻進歷史的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