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之問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多面手才能適應未來戰(zhàn)場
自從當上士官參謀,吳堅宿舍里的燈常常是凌晨才熄滅。為了方便士官參謀學習工作,旅里為他們分配了單間宿舍。
隨著學習工作的深入,吳堅越來越覺得“士官”加“參謀”的組合,沒有當初看上去那樣簡單。走馬上任以來,吳堅深感,名稱上多了“參謀”兩個字容易,能力卻不能靠一紙命令配發(fā),需要一點一滴去提升。
一次演練,上級下發(fā)一份航空地圖,用于敵情判斷、作戰(zhàn)方案擬制??粗貓D,吳堅“一個頭兩個大”。
一次想定作業(yè),需要根據(jù)敵情、地形等作戰(zhàn)要素來判定“敵”機主攻方向,從而提出我方陣地配置方案,因為不了解“敵”機作戰(zhàn)參數(shù)、戰(zhàn)斗方式,吳堅當場“蒙了圈”……
像這樣窘迫的時刻還有很多。吳堅從一個又一個窘迫中認清自己的能力方位:“今天,新列裝的裝備越來越多,新技術新知識更新越來越快,如果還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只掌握精通一門技術,戰(zhàn)場上必定‘吃敗仗’!”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多面手”才能適應未來戰(zhàn)場。痛定思痛,吳堅為自己制訂強化訓練方案。他把全旅高炮、導彈、偵察、工兵等20余個專業(yè)的書籍都帶到自己的宿舍,在組織訓練的基礎上,堅持每天學習。只要一有空,他就要向各個專業(yè)組長討教。
至今,吳堅仍然保持這個習慣:白天和戰(zhàn)士們討論交流,晚上到訓練場摸索操作、學習理論,和裝備“膩”在一起,連吃飯、走路、躺在床上,腦子里滿滿都是裝備圖紙。
效果之問
任何事物的成長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檢驗
作為旅里首任士官參謀,吳堅曾面臨許多誤解,也曾經(jīng)歷許多委屈,但他把這些都當成前進路上的墊腳石。
吳堅的熱情和動力,來自于不斷挑戰(zhàn)未知,不斷適應需求。
“任何事物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檢驗。”吳堅說,一名士官參謀需要掌握的東西太多,沒有經(jīng)驗的積累、素質(zhì)的儲備,即使上級給予再多支持,士官參謀也只能是空有其名。
為此,吳堅不斷在新的環(huán)境、新的領域摸索、試錯,拓寬學習半徑,提高履職能力。眼下,吳堅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多參加大項活動,能夠有更多機會、更多時間到別的專業(yè)學習鍛煉。他的目標是要當一名能組訓、善謀劃的參謀能手。
如今,士官參謀制度施行已經(jīng)半年多了。士官參謀們正適應著他們的崗位,全旅官兵也正適應著士官參謀這個群體。
從剛開始的異樣眼光,到現(xiàn)在的逐漸融合;從上崗之初的畏首畏尾,到現(xiàn)在的勇敢擔當……越來越多的基層官兵逐漸理解士官參謀、支持士官參謀,越來越多的領導開始重視和認可這一新興群體。
這些改變,無疑成為士官參謀開展工作的最大動力。
前不久,該旅千里奔赴漠北草原,吳堅再一次坐進“中軍帳”。隨著演習的逐步深入,吳堅先后提出了20余條意見建議,均被指揮組采納。
那天,站在演習場的制高點,吳堅想:如果有一天戰(zhàn)爭爆發(fā),士官將是戰(zhàn)爭的主角,士官參謀也必將在“中軍帳”里發(fā)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