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崗位辭職,他“跳槽”至防化學院——
追求挑戰(zhàn)勇“跨界”
■杜 健 鄭凱文

主人公說
“遇到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應該放手一試?!?/strong>
2006年,高卓34歲。這一年,他的人生來了個360度大轉彎——
在此之前,他是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學校教學科研骨干,并擁有自己的教研團隊。
在此之后,他辭去地方院校工作,參加軍隊文職人員招聘,成為防化學院基礎部物理教研室的一名文職人員。
這一年,不僅對于高卓,對于這支新生的文職人員隊伍同樣意義非凡。當時,是全軍實行文職人員統(tǒng)一招聘的第一年,對于到軍校任教究竟意味著什么、文職人員未來將如何發(fā)展,誰也說不清楚。然而,正值事業(yè)蒸蒸日上的高卓,為什么從地方“跨界”到部隊,甘愿投身文職方陣重新開始?
“可能,七十年代的人對軍隊有一種天生的向往。想到能在軍校中培養(yǎng)共和國未來的軍官,為國防事業(yè)作貢獻,我就暗暗作出了這個決定?!备咦康幕卮痫@得云淡風輕,“人生當充滿挑戰(zhàn),特別是遇到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應該放手一試?!?/p>
踏入軍營,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清靜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嚴肅規(guī)范的營院秩序,還有唱著軍歌、吼著口號行進在校園里的學員,都給高卓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眼我就喜歡上了這里!”
當然,除了新奇,這個綠色軍營給予他的還有無微不至的關心。
剛到軍校教書,高卓也免不了經(jīng)歷一段“水土不服”——在地方高校駕輕就熟的教學方式在這里行不通。一開始,高卓悶著頭自顧自地查找原因,但很快發(fā)現(xiàn),同事們比他更上心,搶著給他提意見、想對策、做設計。那段時間,他白天扎進教學組和同事們交流經(jīng)驗,分享授課心得;晚上與戰(zhàn)友們挑燈夜戰(zhàn),查擺課件中的疏漏。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同事們的幫助下,他制作的物理學多媒體課件和3D短視頻,在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并被評為學院精品課件。
更讓他感到溫暖的是,當時,招聘計劃并沒有副教授崗位,高卓只能被聘為講師。以為只能從零起步的高卓沒有想到,學院在對他進行教學能力測評的基礎上,極力與上級溝通協(xié)調,使他成功獲評副教授。
和諧的環(huán)境、融洽的氛圍讓高卓渾身充滿干勁。他時刻關注物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保持自身的知識更新,并把相關內(nèi)容引入教學中。在學院的支持下,他針對少部分學有余力的學員試點開設“大學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任教十余年來,高卓先后獲得全軍先進文職人員、軍隊院校育才銀獎等榮譽,榮立三等功一次。
“如果讓你回到2006年,你還會選擇當一名文職人員嗎?”面對筆者的提問,高卓的眼神中透著堅定:“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