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薦讀|優(yōu)良家風對周恩來的影響有多大?

來源:中國軍網作者:過向宏責任編輯:王春艷
2018-03-20 16:02

優(yōu)良家風對周恩來的影響

淮安市紀委駐市衛(wèi)生計生委紀檢組組長、電影《童年周恩來》編劇 過向宏

周恩來總理。(資料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優(yōu)良的家風教育。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教育。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員認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想作風、審美觀點、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總和。“家風”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東西,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還可稱為“家庭文化”。不論貧窮與富有,也不論社會地位高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風。特別對可塑性很強的年幼一代的性格氣質,家風甚至起著“形塑”的作用。良好的家風可以使家人朝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不良的家風會引導家人走向歧路。

家風對人生的影響,因人而異。在一代偉人周恩來身上,體現了家風的淵源痕跡。周恩來曾說過“一個人的幼年所受的影響,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風上長期存在?!毙轮袊闪⒑螅芏鱽碓贫耸畻l家規(guī)。這十條家規(guī),從周恩來進北京城開始,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青少年讀書時代,就在家中大立鏡旁貼著他手書的警句:“面必凈、發(fā)必理、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正;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泵刻煸缤硭家叩酱罅㈢R前照一照。

之所以他的品德會如此高尚,除了他從小立志高遠、立身嚴謹外,追根溯源,與周家的祖訓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由周氏后人總結出治家報國的《周氏家訓》,雖各地字句長短不一,但其基本內容皆為尊先祖祖訓,“出污泥而不染”,其中的“規(guī)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愛幼”以及“出仕為宦,官清吏瘦;攝職從政,報國為民”等體現了愛蓮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歷代后人,使后人中為民者“積德、行善、慈愛”;為官者“興農事、重教化、救良民”。

從遠祖周敦頤的《愛蓮說》到周氏家訓,再到周恩來同志的十條家規(guī),顯而易見,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周敦頤在其千古名篇《愛蓮說》中以蓮喻“廉”,把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度概括為官之德與為人之品,使廉潔文化從此以一種獨立的文化形式得以發(fā)揚光大,并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為官從政者。《周氏家訓》教導子孫,人要行善,不貪不義之財。曾擔任清朝郵傳部郎中,掌路政司的周嵩堯一生見過“貨悖而入,貨悖而出”的事太多,錢從不正當處來,自然也花在不正當之處。周家的治家格言是:孔子兒孫不知罵,曾子兒孫不曾怒,周家兒孫不知求(求名求利)。要求晚輩們勤儉、奮進、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刻苦學習、助人為樂。周恩來的四伯父周貽賡家主堂屋當中掛著一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的對聯,這是周敦頤“人極”的延續(xù)。后來,周恩來去東北、天津等地生活求學,他的生活基本都由大伯父照顧,因此受這兩句話的影響很深。

“誠”、“儉”、“忍”三字,是《周氏家訓》最有意義的地方,也是傳承周氏愛蓮家風的三要訣。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給少年周恩來乃至周家后代帶來了深刻影響。周恩來繼承祖訓,不僅將勤儉視為“治躬”(自省)第一要義,治家第一要義,更重要的是將勤儉作為治國的法寶,他的一生可說是執(zhí)行“勤儉治家,勤儉建國”的楷模。他對親屬,特別是晚輩要求甚嚴,幾乎每次會見親屬都要反復強調勤儉節(jié)約。為此,他給家人制定了十條家規(guī),就是希望家人及后人一定要把握好勤儉這個法寶,即使將來以強國站立于世界之林,也不能丟棄勤儉這個法寶。周恩來的嗣母陳氏的教育以及她身上體現出的中國婦女賢淑文靜的美德對幼年周恩來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養(yǎng),其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周恩來的好學、仁慈、謙讓,可以說其源頭在嗣母的言傳身教。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寫的《射陽憶舊》一文中,記載了嗣母當年給他講了一個“忠仆”的故事,使他銘刻在心,并加了一段令人深思,令人感動,甚至令人震憾的議論:“某仆安在,吾將公之天下,使四萬萬人共得而仆之,必不負所托也。”“因特書之,以風天下之公仆?!彼J為國家的領導者應當是全國人民的公仆,并表明自己要追求這種高尚精神的志向。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周恩來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甘為人民的公仆,一直保持著精忠報國、廉潔奉公和高風亮節(jié),現在看來當年嗣母的教誨是多么重要。

許多學者對周恩來人生軌跡沒有大起大落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討,事實上從周氏家訓中對忍的記述和周恩來童年所受到的教育引導就可探究出其中的緣由。嗣母陳氏曾帶他到離鎮(zhèn)淮樓不遠的胯下橋去游覽。此橋是淮安人為紀念鄉(xiāng)親韓信而修建的。陳氏就地講述了“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少時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說的是韓信當時雖有武功,但為了不傷害屠夫,竟然在屠夫的笑謔中從他雙腿間爬過去,當眾出丑。多少年后,韓信封侯榮歸故里,他不但不去為難那個屠夫,反而讓他當了掌管當地治安的小官。后人有感于韓信的氣度,深為敬佩,在此立碑紀念。嗣母最后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忍辱負重,能屈能伸,方可成為大丈夫;還說此事《史記》中有記述,日后自己可以去讀一讀。陳氏又在恩來的人品中注入了一個“忍”字。這個“忍”字,使周恩來一生受用不盡。

抗戰(zhàn)時期的美國外交官謝偉思在重慶的美國駐華大使館工作時,周恩來接觸較多,他這樣描述:“我未見過周恩來發(fā)怒、發(fā)火、或心煩意亂,他總是那么平靜、鎮(zhèn)定,我沒有見過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時候?!卑l(fā)人深思的是,1949年后,北京中南海西花廳成為周恩來的辦公室和住所。廳前有水榭,三面臨水,夏季池中蓮花盛開,水榭東側為不染亭,亭榭之間以短廊相接。周恩來進出西花廳,都要穿過不染亭,仿佛天天都在凈化自己,品格隨之而升華。的確,忍辱負重,忍中求進,是周恩來作為一個政治家顯著的特征之一。周恩來處于中共最高權力峰巔達半個世紀之久,他還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共領導集體中少有的職位曾高于毛澤東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為了民族的利益,他寧愿自己受委屈也要忍。這就是周恩來的“忍”,也是《周氏家訓》立“忍”字為修身之德、為處家之宜的意義所在。

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一個不朽的名字。在他的身上,凝鑄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工人階級的優(yōu)秀品格。他寓剛于柔,容韌于忍,柔在外,剛藏內,勇于所當勇,退于所當退。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著一代一代共產黨人,已經成為我們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一種巨大精神力量。今天,我們研究家風對周恩來的影響,學習借鑒其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就是要啟發(fā)大家充分認識到家庭和睦、家教得法、家風優(yōu)良對兒童成長的極端重要性。這也就是為什么年僅13歲的周恩來喊出了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震古鑠今的口號的根本原因及它的歷史必然性。它告訴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克服早期教育“神秘化、簡單化”的模糊認識,切實踐行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幼有所育”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家風建設,為孩子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主要參考文獻:

1.韓素音著,《周恩來和他的世紀》,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3.裴默農著,《人生楷模周恩來》。

4.明.姚廣孝《淮安覽古》。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