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華盛頓4月25日電 (記者熊茂伶、高攀、檀易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黑爾格·貝格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視頻專訪時表示,鑒于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以及中國經濟復蘇的溢出效應,中國在亞洲和全球經濟復蘇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貝格爾說,過去十年,中國幾乎貢獻了全球經濟三分之一的增長量,其經濟快速增長意味著需求上升、進口量增加,大宗商品出口國會從中獲益。由于亞洲經濟體貿易聯系更加緊密,從中國增長中獲益最多的是亞洲國家和地區(qū)。
貝格爾說,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主要基于出口前景改善,一是新冠疫情持續(xù),對疫情防控相關的產品需求上升,二是發(fā)達經濟體復蘇前景好于預期。
根據IMF的基準假設,今年中國個人消費正趕上其他領域。貝格爾說,從短期政策和長期政策考慮,都應確保個人消費的繼續(xù)復蘇。
回顧疫情一年多來的政策應對,貝格爾稱,中國從早期果斷采取行動遏制疫情,到推出諸多措施減輕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再轉向宏觀政策支持經濟復蘇,這三步走是“成功秘訣”,也是應對疫情的重要經驗。
貝格爾提醒,危機尚未結束,疫苗推廣仍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重要任務。他說,中國的疫苗接種速度正在加快,將助力經濟復蘇,尤其是推動消費復蘇。IMF支持并歡迎中國幫助推動全球加快疫苗接種進程。
貝格爾還贊賞中國做出的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他說,這是一個宏偉、重要、明確的目標,如果得以實現,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