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目的燈光中,排長江雨春登上旅隊最高的領獎臺?;赝斉砰L這3年多,他感覺這一路仿佛一場登山賽。
新春之際,第81集團軍某旅舉行“感動旅隊年度人物頒獎晚會”。江雨春由于帶隊奪得2019年全軍軍事建模競賽特等獎,被該旅黨委評選為“學習標兵”,母親受邀親自為他頒獎。
“你要感謝組織培養(yǎng),同時也要慶幸自己沒有放棄!”領獎臺上,母親擦干眼淚,對江雨春說了這樣一句話。臺下,連隊官兵鼓掌歡笑,老班長也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
舉起獎杯的那一刻,江雨春心中困擾已久的成長煩惱,都隨風飄散。
畢業(yè)后扎根基層,江雨春和許多年輕的排長一樣,迷茫過、失落過、奮斗過,想要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挫折卻總是一個接著一個。但他沒有放棄,堅持走在一條自己喜歡但不被看好的成長路上,踏出了堅實的腳印,最終收獲了成功,贏得了大家認可。
“排長就算是學霸,也要干出點名堂來,否則難以服眾”
那年夏天,江雨春從軍校畢業(yè),被分配到陸軍某部電子對抗營。
軍校期間,他就是同學中的佼佼者:專業(yè)成績第一,贏得過國際數(shù)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發(fā)表過高水平論文。踏入部隊,他同樣不甘于平凡,渴望盡快在同批排長中嶄露頭角,踢響干事創(chuàng)業(yè)“頭三腳”。
“我的愛好和特長就是數(shù)學建模和軟件編程?!碑敃r,時任領導會見新報到排長,江雨春這樣介紹自己的專業(yè)特長。
他本以為這樣專業(yè)化的自我介紹,能引起領導重視。可實際情況是,他“扔進湖里的這顆石子,并未激起太多漣漪”。
相比而言,愛好寫作的新排長受到鼓勵,特長是體育、播音主持、攝影美術的新排長得到了更多關注。
江雨春心里頗為失落。
走進連隊,面對戰(zhàn)友,他在軍校期間那牛氣的專業(yè)光環(huán)更無人買賬。
“排長就算是學霸,也要干出點名堂來,否則難以服眾?!毕率啃£痰莱隽嘶鶎硬筷犈c軍校截然不同的評價邏輯。他是連隊的訓練尖子,多次比武拿第一,在連隊很有威望。
江雨春決心咬牙干出個樣兒來,讓戰(zhàn)友們瞧瞧。
剛下連那兩個月,每天早操后,江雨春就帶兩個列兵打掃整個外圍衛(wèi)生區(qū);每天下午,到了菜地,他又把翻地除草的累活攬在手里。
然而,不管如何兢兢業(yè)業(yè),訓練上的短板使江雨春并未贏得戰(zhàn)友們的認可。他所在的連隊是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和二等功連,官兵們軍事素質都很高,而他的訓練成績并不拔尖。
與其他同期排長橫向對比,江雨春一時間更是感到迷茫:一排長武鵬飛參加過實裝演習,體能考核、專業(yè)比武全團第一;二排長劉偉機要專業(yè)出身,奪得戰(zhàn)區(qū)陸軍機要專業(yè)比武第一名,是各級機關青睞的人才;三排長楊棟棟從當兵到考學提干一直在營里,資格老,善于和所有人打成一片;而他這個四排長,軍事訓練成績難以快速提升,人際關系也一般般。
“想在連隊站穩(wěn)腳跟都費勁,又如何在全團嶄露頭角呢?”一想到這里,江雨春更加焦慮。他明白,優(yōu)秀連隊拼的是硬實力,埋頭苦干臟活累活是遠遠不夠的。
當年年底,在全團干部大會上,聽到有同期排長因軍事素質好、管理能力強,被表彰為優(yōu)秀基層干部。江雨春滿臉羨慕,又滿心失落。
這意味著,初任排長半年多,有的戰(zhàn)友已領先一步,而他自己卻成了這場激烈角逐的落后者。
更大的迷茫在于他對成長進步的擔憂。
一次閑談中,排里老班長擔憂地向江雨春舉例:某連老排長當年也是個學霸,才華橫溢,但工作總干不明白,如今他曾經帶的排長已成了他的上級……
“在那些默默無聞的時光里,我想過很多條出路?!蹦嵌螘r間,江雨春的情緒極不穩(wěn)定,想到了考研、考證,甚至“轉身”等“后路”。
這一切,都被指導員左健看在眼里。作為過來人,他懂得那種委屈和愁苦,于是拉著江雨春去參加團里的演講比賽。
那天,江雨春抓住了這難得的傾訴機會。面對大禮堂內數(shù)百名戰(zhàn)友,他真情講述了自己從軍校“意氣風發(fā)”到基層“垂頭喪氣”的心路歷程,感動全場。
演講中,他回顧了自己在軍校期間鉆研數(shù)學建模的奮斗史,還意外得到了時任領導的贊賞和鼓勵。
那一次在全團的公開露臉,使江雨春深受觸動。他想起自己曾經癡迷建模的初心:強軍需要信息化,數(shù)字建模在部隊必有用武之地。
“急于嶄露頭角,其實就是一種急功近利?!被叵肽谴蟀肽甑慕洑v,江雨春意識到,曾經的少年壯志、報國初心、遠大情懷,都被蒙蔽在狹隘的小心眼里。
“那個被冷落的愛好,像熄不滅的蠟燭在心中搖曳”
那次演講后,江雨春時常去連隊學習室埋頭苦讀,就像在軍校時那樣。每次學到新知識、領悟了新算法,他都很滿足。
“學這有啥用?”身邊的戰(zhàn)友對他堅持研究數(shù)學建模并不理解。
從崗位來看,擺在排長面前的晉職路徑是明確的:可以爭取擔任連隊軍政主官或營部參謀,也可以進入機關各個科室任參謀、干事。數(shù)學建模似乎與這些位置都無關,即使當做興趣愛好也顯得過于高冷。
然而,對于這個看似“無用”的技能,江雨春不想放棄。
那一陣,上級機關想借調一名排長,營部特別推薦了江雨春。
負責考察干部的一位機關領導來到營里,召集全營所有排長一起面試。
初次見面,那位領導問江雨春有什么特長,他就把自己得過各種學科競賽獎項一股腦兒說了出來。
領導不為所動,一連問了3個問題:“寫材料會不會?搞專題調研行不行?做訓練計劃能不能?”
江雨春表示:“經驗不多,不過自己可以學。”
最終,另一名文字功底比較扎實的排長被機關借調走了。
“你咋鬧不明白呢?你會數(shù)學建模一時也用不上,上級要看的是你會不會抓管理、搞訓練、寫材料!”江雨春與機會擦肩而過后,時任營長王小明也有些急了。
這些話,令江雨春陷入了自我懷疑:“看這些數(shù)學建模、編程相關的書太耽誤時間了,連隊也不需要,堅持下去有意義嗎?”
生怕這樣下去,自己將在基層一事無成,江雨春妥協(xié)了。他決定放棄,另尋新路。
一天,江雨春給母親打電話說,剩下的所有建模書都不用再往單位寄了,“都賣掉”??赡赣H舍不得。她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覺得這些書一定還有用,就把它們整齊擺在書架上。
力爭參加電抗專業(yè)尖子集訓——這是江雨春給自己重新制訂的奮斗計劃。
雖然電抗專業(yè)并非江雨春大學所學專業(yè),但經過數(shù)月苦練,他也能在考核中拿到良好的成績。然而,這樣的成績與那些科班出身的集訓對手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隨著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啟動,江雨春被分流到某合成旅。
在新單位,受一位老干事成長經歷的啟發(fā),江雨春再次轉換奮斗方向。他決定向政工干部轉型,開始苦讀公文寫作書,不斷錘煉文筆。
“扎硬寨、打呆仗”,對于學習新知識,江雨春向來舍得下苦功。
在軍校學習數(shù)學建模時,他苦讀3年,才終于在建模競賽中嶄露頭角。如今,學習公文寫作,他以同樣的韌勁,快速汲取相關知識和前輩經驗,很快就被借調到機關宣傳科幫助工作。
然而,真正熱愛的東西是丟不掉的。
“神經網絡”“遺傳算法”“隨機游走模型”等一個個大學時未吃透的智能算法概念,總是如影隨形,“煎熬”和“折磨”著江雨春的內心。
“本想把數(shù)學建模完全拋諸腦后,可那個被冷落的愛好,像熄不滅的蠟燭在心中搖曳?!泵看卧诰W上采購新書,江雨春總會不自覺地加一本建模相關的書。平時加班累了,翻翻數(shù)學建模的書看看,他就感到莫大的慰藉。
不管承認不承認,數(shù)學建模這條路,江雨春并未放棄。
與此同時,部隊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很多信息化新概念不斷為官兵所理解和接受。
江雨春終于迎來了好時候。
“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堅持下去,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在部隊摸爬滾打3年,江雨春對實戰(zhàn)化訓練有了深刻感知——
在實戰(zhàn)化對抗演練中,面對越來越多更復雜、數(shù)據量更大的作戰(zhàn)難題,傳統(tǒng)的作戰(zhàn)運算已經捉襟見肘,而定量分析、模擬驗證等運算方法越來越受重視。參謀人員的數(shù)據采集能力、建模能力和計算能力也越來越多地被各級提及,而自己真正的特長正有助于此。
為落實中央軍委《關于提高軍事訓練實戰(zhàn)化水平意見》,全軍軍事建模競賽特別邀請部隊官兵和文職人員參加。
江雨春的建模特長,終于有了施展的舞臺。
事實上,該旅一直將作戰(zhàn)籌劃作為每名指揮軍官的日常必修課。
在前期營以下干部的考評中,江雨春以電子對抗連連長身份,在規(guī)定的4個小時內完成了作戰(zhàn)籌劃。
過硬的作戰(zhàn)指揮技能,加上他一直沒有放棄的數(shù)學建模技能,都給了江雨春參賽的自信和底氣。
他與旅里信息保障隊排長曾云和火箭炮連研究生排長馬冀云一拍即合,成立建模參賽小組。
被母親“拯救”的30多本建模教材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們還購買了最新的建模所需軟件,在旅圖書館展開了周密的建模學習和訓練。
競賽開始后,那些深埋在記憶深處的模型,一個個在江雨春腦海中復蘇。一行行算法代碼輸入,他們逐漸搭起了基本框架。
面向部隊組的4道建模競賽題目,全部源自部隊在練兵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難度大、戰(zhàn)味濃,是實打實的軍事案例。
“都是指揮打仗中必須直面的現(xiàn)實難題,都需要把‘算’的功夫發(fā)揮到極致!”在發(fā)揮自己特長的賽道上,江雨春難抑興奮。
他們費盡心血搞定了第一問,卻在第二問遭遇了重大挫折——第二問的模型建成后難以求解。
“模型建復雜了,算起來難度太大,推倒重建吧!”當時是競賽第3天的凌晨,江雨春放棄現(xiàn)有模型的決定,使團隊面臨可能無法按時完賽的巨大風險。
在江雨春的腦海中,平時訓練作戰(zhàn)籌劃的情景與數(shù)學建模的各種經驗飛速閃現(xiàn)。他轉變思路,開始嘗試建立一套以前從未嘗試過的新模型。
題目中,敵我雙方的相互博弈過程,被江雨春小組分解成不同階段、不同情況,各自建模。新的模型降低了求解難度和代碼量,并得出了較為滿意的可行方案。
這條新路,打通了!
競賽還在繼續(xù),他們面臨的論文工程量依然巨大。圖書館里,隨著噼里啪啦的鍵盤聲和紙筆的摩擦聲,他們的焦急與時劇增。
最終,競賽結束前10分鐘,他們的論文截稿上交!
關上電腦,3人相視而笑。
一戰(zhàn)成名。去年底,得獎的通報從上級下發(fā)到旅里,江雨春小組從上百支參賽的部隊組中脫穎而出。
“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堅持下去,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边@是江雨春對自己和新排長們最想說的話。
版式設計: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