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上工作就會逐漸享受它”
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項就是呼吸、循環(huán)、中樞,呼吸科??梢娮C生死。
作為呼吸科的掌門人,蔡紹曦一年到頭基本上被會診、重癥搶救、病例研討這些工作包圍著。這名軍人出身的女專家,說起治病救人豪氣干云:“就像一個將軍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手術、藥物都是你的士兵,你指揮它們排兵布陣、沖鋒殺敵,直至最后取得勝利?!?/p>
她說起一場難忘的“戰(zhàn)役”——一名21歲的汕頭小伙子因溺水入院,在ICU搶救兩周。他是獨生子,只與媽媽相依為命。每天進出ICU大門時,蔡紹曦就看到小伙子的母親背著雙肩包,疲倦地靠在門口的椅子上,等著從ICU傳出的消息。當時病情兇險,要接連闖過感染關、腦復蘇關,才有希望挽回生命?!拔铱粗@個媽媽,真是心有不忍,有時候走在路上也在想,這個治療方向對不對、用藥如何斟酌……每天一上班,我?guī)缀跏橇晳T性地先去看小伙子,看治療效果怎么樣,要不要調整?!辈探B曦回憶,她至今清楚地記得,某個上午,她一上班先去看了這名年輕患者,他仍在昏迷。蔡紹曦例行查房后到ICU討論病例,第一次經(jīng)過小伙子的病床時,覺得他的眼睛是無感的。到討論完了準備離開前,她又繞到小伙子的病床前,突然發(fā)現(xiàn)小伙子的眼睛睜開了。“他那個眼神,你一看就知道他有意識了!那一刻的激動,真是難以描述!”時隔多年,蔡紹曦回憶此事仍眼泛淚光,稱自己感到了“做醫(yī)生最大的成就感”。
也許正是這種成就想,讓蔡紹曦在教授、博導、科研工作者、科主任、學術領軍人等多重身份中,最愛“醫(yī)生”這一身份?!白鲆幻冕t(yī)生”是她自進醫(yī)學院時就樹立起的信念。病床邊、餐桌旁、電話里、會議室中、出差路上,無論身在何處,她總在分析病情,總在思考疑惑,總在尋找答案。她把臨床工作中的思考帶進科學研究,又把科研的成果應用于治病救人?!叭绻銗凵纤筒粫X得累,就會逐漸享受它?!彼χf起自己的工作。
課堂上帶著學生一起做“福爾摩斯”
相比“醫(yī)生”這個角色,蔡紹曦更珍惜另一個身份——“教師”?!皬尼t(yī)30多年,深耕臨床,詮釋醫(yī)者仁心,我始終秉持著‘做一名好醫(yī)生’的信念,然而我更看重的是如何‘做一名醫(yī)學生的好老師’。”她說。
蔡紹曦的辦公室非常簡陋,整一面墻邊都是陳舊的小柜子,里面全是分門別類的各類文件夾、論文、書籍,桌椅上也堆滿了學生論文集。她笑著說,現(xiàn)在這間小辦公室已成為全科室的小圖書館,大家需要什么資料就來借,學習完了自覺歸還。
從1983年大學畢業(yè)以來,蔡紹曦就一直堅持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她的課就像一部《福爾摩斯全集》,以一個又一個謎一樣的故事開頭,用邏輯分析與推理的方式將臨床案例從各種不同的方向尋求答案。課堂上,每一名學生都覺得自己變成了福爾摩斯,體會解謎的成就感,她的課因此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師生頭腦風暴”。
“醫(yī)學生是臨床醫(yī)學的未來,早期臨床思維訓練做得好,可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臨床醫(yī)務工作者。所以,30多年臨床教學,我就重點做了一件事:培養(yǎng)和訓練醫(y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在蔡紹曦看來,臨床思維有兩大要素:一是臨床實踐,也就是臨床資料獲取的過程;二是科學思維,即對從實踐中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分析綜合的過程。而這些正需要與同行、前輩、學生不斷探討才能提升。
近年來,蔡紹曦擔任了醫(yī)院內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的主任,帶領年輕的住院醫(yī)師一起討論內科疑難病例?!拔乙岩娺^的疑難病例分析的思考方法、分析訓練過程傳授給住院醫(yī)師,這樣,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就會有更好的臨床思維和訓練技能?!闭蛉绱?,蔡紹曦非??粗孛吭乱淮蔚囊呻y病例討論,兩年前她因病入院,手術前夜仍然帶領著年輕的住培醫(yī)師進行病例討論,因為“擔心手術后需要休養(yǎng),耽誤了病例討論”。對待年輕醫(yī)生,蔡紹曦除了言傳身教幫助他們成長外,也毫無架子地向他們學習?!澳贻p人接受新知識快,看問題的角度有時候反而有新意,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包括我的女兒,她現(xiàn)在的專業(yè)方向是內分泌,我也會和她一起討論甲減危象搶救時的救治原則和分寸……這些討論對我來說也是受益匪淺的。”蔡紹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