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參議院19日未能通過聯(lián)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聯(lián)邦政府非核心部門將從20日零時起開始“關門”,而這一天正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上任一周年紀念日。這一“巧合”雖有偶然性,但也凸顯特朗普執(zhí)政一年來美國政治極化加劇的現(xiàn)實,反映出美國政府治理能力下降、政治信用透支的深層次問題。
政府之所以會“關門”,其制度根源在于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的權力之爭。由于行政部門預算開支方案需立法部門批準,因此當擁有立法權的國會不批準預算方案時,行政部門就會因無錢可用而被迫暫時關門。
這種制度設計,原本是為避免行政部門開支無度,但在美國實際政治生活中,卻一再淪為黨爭工具,被國會兩黨用來挾制對方作出讓步。2013年,國會兩黨曾因在“奧巴馬醫(yī)改”問題上意見不合,導致?lián)芸罘ò肝茨芡ㄟ^、行政部門被迫“關門”。這一次,國會兩黨又因移民改革問題爭執(zhí)不下,再次導致行政部門被迫“關門”。
從歷史看,美國行政部門“關門”并不是什么新鮮事,1981年以來已發(fā)生過12次。大部分是在白宮和國會被兩黨分別控制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此次特殊之處在于,政府“關門”發(fā)生在白宮、國會兩院均為共和黨控制之際。這一結果,凸顯出美國政治極化加劇的現(xiàn)實。特朗普上臺一年來,不但共和、民主兩黨之間的對立加劇,共和黨內(nèi)部的分歧也在擴大。這次“關門”事件中,多名共和黨議員公開反對本黨支持的撥款法案。
特朗普政府上臺后作出了一系列“顛覆”上屆政府政策路線的決定,而這種顛覆進一步加深了兩黨裂痕。
美國政府“關門”,除了短期的經(jīng)濟沖擊,還會造成長期的政治影響。從經(jīng)濟上看,非核心行政部門的停擺,將造成超過8萬名聯(lián)邦雇員被迫無薪休假,一些公共服務將被迫暫停,勢必干擾美國經(jīng)濟。更令人關注的是,美國行政部門因為黨爭周而復始地陷入“關門”窘境,是對美國政治信用的嚴重透支。
(新華社華盛頓1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