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講述的是幾個年輕人滿懷諸多渴望,歷經(jīng)考驗,在4個時空中所成就的青春故事。影片中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王力宏所扮演的沈光耀。他是富裕家庭出身,清華大學的“全優(yōu)少年”,面對日寇的肆虐殘殺,毅然加入中國空軍,最終駕駛戰(zhàn)機與日艦同歸于盡。觀影中,看到沈光耀戰(zhàn)死前最后的那一句:“媽,對不住?!惫P者的淚已是強忍在眼眶,一種低沉而蒼涼的旋律,從腳底生起,撞擊胸膛。
國破山河在的歲月中,如沈光耀般以身許國的清華學子并不在少數(shù),張甲洲便是其中之一。歷史中的張甲洲和沈光耀一樣出身豪門,卻是中共北平地下黨的重要領導人,1929年為開展學運工作考入北大物理系,第二年因黨組織計劃在清華開展工作,從北大退學的張甲洲又轉而考入了清華政治系,成績名列134名錄取學生的第一名。按照他的同學于天放回憶,這位“紅色考霸”還幫助多名共產(chǎn)黨人考入清華,以加強該校的進步力量。
1937年8月,東北抗日聯(lián)軍創(chuàng)始人之一,清華“學神”張甲洲戰(zhàn)死在他故鄉(xiāng)的黑龍江畔。當時,他中了敵人的埋伏,腹部中彈。負傷后,戰(zhàn)友詢問張甲洲的傷勢,他冷靜地告訴戰(zhàn)友,說自己的皮帶被打斷了。但在戰(zhàn)斗結束后,張甲洲因傷勢過重,不幸犧牲。
駱春霆也是如此。
駱春霆,中國空軍第5大隊77中隊少尉飛行員,清華大學學生,父親是青島著名書畫家。1937年,駱春霆投筆從戎,1938年3月8日,在風陵渡空戰(zhàn)中犧牲。駱春霆的飛機中彈墜落后,日軍搜尋到了墜毀的飛機殘骸。當時,駱春霆的雙腿已斷,看到日軍逼近,不愿做俘虜?shù)乃纬鍪謽岋嫃椬员M。日軍對駱春霆的勇氣頗為欽佩,埋葬了他,并豎立了墓碑—— “故中國航空士駱春霆之墓”。那年,駱春霆只有22歲,而他的女兒,還在母親腹中。不知道駱春霆在扣動扳機前,會不會也說一聲:“媽,對不住。”
無論是張甲洲的白山黑水,還是駱春霆和影片中沈光耀的血色長空,都有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以他們?yōu)榇淼囊慌迦A學子,成為了時代的一種象征,那就是——勇敢的中國。
張甲洲、駱春霆和沈光耀讓人們看到了我們民族心底的剛強。謙遜卻不軟弱,豁達而不退縮,是沉浸在中國人骨骼中的性格。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這種勇敢,不僅指他們所代表的中國人在那場戰(zhàn)爭中的犧牲,更指的是他們心底里那種深沉的勇氣——面對命運的無畏。
有一次,筆者到莫斯科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有一位老將軍問筆者怎么看俄羅斯人。筆者對他說,只有知道了雪有一千種顏色,才會理解俄羅斯人。“那么,我們該怎樣理解中國人呢?”將軍認真地問道。“只有知道了世界上有一千種苦難,才會理解中國人?!惫P者回答。中國人就這樣沉默而堅韌地,將自己的文明延續(xù)了幾千年。心中所存的那份神勇,使我們能夠涉過苦難,無畏前行。
如果說《無問西東》中,沈光耀代表的是一種剛性的勇敢,那黃曉明所飾演的陳鵬,便是一種溫和的勇敢。陳鵬沒有像沈光耀那樣走上戰(zhàn)場,但他的選擇同樣震動我們的心靈。影片中,清華大學畢業(yè)后,陳鵬遠赴大西北,為新中國的核彈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也讓筆者想起了現(xiàn)實中“兩彈一星”的元勛郭永懷先生。郭永懷先生來自西南聯(lián)大,終生沒有上過戰(zhàn)場,但他所做工作的意義,不亞于最優(yōu)秀的軍人。這位溫文爾雅的書生,是中國彈道導彈發(fā)動機的“教父”,在他和他的同事們的努力下,原子彈在羅布泊爆響,為中國帶來了一面大國盾牌。
1968年12月4日,郭永懷從青海趕回北京,飛機到達北京機場時,不幸失控墜毀。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發(fā)現(xiàn)他和警衛(wèi)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才發(fā)現(xiàn)一只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
這位溫和的學者,在祖國需要時,迸發(fā)出一種充滿悲壯的勇敢。
當沈光耀與陳鵬的故事,穿越時空,最終與張震所扮演的張果果發(fā)生關聯(lián)時,張果果,這個廣告公司的高管在面對職場的爾虞我詐時,正在糾結該做出何種選擇?!叭绻崆傲私饬四銈円鎸Φ娜松?,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影片中的這句話其實也是對我們的拷問。
歷史中的人物也好,現(xiàn)實中的我們也罷,總會有許多需要選擇的時刻。這時候,我們難免擔心選錯了后悔。到底是選東還是選西,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部影片就用一個個人的青春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不忘初心,恪守理想,那么,無論怎樣選擇,都是在推動社會的進步,都會讓你的人生有價值。在那個時代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我們只需赤誠前行,勇敢擔當,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