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跑好“我這一棒”
■陳小菁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家國情懷一脈相承:木蘭替父從軍、楊家將忠烈滿門、岳家軍精忠報國……可歌可泣的故事從未因歷史久遠而被塵封。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強盛,父子、兄弟、夫妻乃至祖孫幾代同上戰(zhàn)場、前仆后繼的事例不勝枚舉,令人感佩。
有國才有家,有國需有防。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我們仍能欣喜地發(fā)現,在一座座軍營、一個個哨所里,一代代“一家人”堅守同一個陣地的故事并不鮮見,洪家父子可以說是一個縮影:從跟班“小工”到技術“大拿”、從初中半路輟學到完成學歷升級,父親洪志壽用30載韶華成長為“兵王”;受父親耳濡目染的熏陶,懷著對軍營的特殊情感,以及對父親的崇拜,兒子洪翔子承父志,毅然走進深山繼續(xù)堅守、奉獻青春。作為新一代共和國軍人,洪翔從父親手中接過的,不只是神圣的責任、不變的信念,還有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
是什么讓這對父子甘愿扎根深山、忍受孤獨?又是什么讓他們自覺將“小家”冷暖與“大家”安危牽系心間?是對軍營的眷戀、對黨的忠誠,更是流淌于血脈中的愛國情、報國志。這種眷戀,源于心底;這種忠誠,發(fā)自肺腑,有大愛無私、有忠于職守,才催生出責任擔當、義無反顧,也才有了父親數十年默默奉獻,甘當守好陣地的“老黃?!保粌鹤由釛壥孢m和安逸,選擇艱苦和寂寞的堅守。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從洪志壽父子身上,我們讀懂了“從軍報國”不是一句空話,軍人作為特殊職業(yè),不是一個謀求出路的跳板,也不是一塊“增添砝碼”的鍍金石。報國不僅需要激情,更需要付出;不僅需要志向高遠,更需要自覺把中國夢強軍夢融入血脈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這種擔當和無私要靠一代代人勠力同心、接力傳承,唯有如此,偉大事業(yè)才能薪火相傳、血脈永續(xù)。
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新一代革命軍人手中,如何傳承好這份信念,為強軍興軍貢獻力量?相信每名讀者都能從這對父子身上找出答案、得到啟示——
傳好棒、接好棒,拼盡全力跑好“我這一棒”,在強軍興軍新征程中爭當“老黃?!?、實干家,不做旁觀者、局外人!
(本文配圖由火箭軍某旅政治部提供)
(《解放軍報》2016年10月26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