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航天報 發(fā)布:2022-04-20 10:54:35
你在一個晴朗的夏夜,望著繁密的、閃閃的群星,會感到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吧。
我們真是如此可憐嗎?不,決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
1935年,在《浙江青年》
第一卷第九期的《火箭》一文中
24歲的錢學森迸發(fā)出這樣的思考和吶喊
當時剛剛大學畢業(yè)的錢學森
對火箭已經(jīng)進行了難能可貴的研究
文中不僅對火箭的原理、燃料、結構
進行了分析介紹
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問題
2021年12月11日,是這位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
誕辰110周年的日子
錢老在86年前提出的這些疑問
今日的中國航天
沿著他所開辟的道路
都給出了怎樣的答案呢?
“我們的大火箭——到星球去的船——畢竟成什么樣子呢?”
就在昨天,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jīng)完成了400次發(fā)射,中國航天踏上了新的征程。
今天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每百次發(fā)射間隔時間從最開始的37年縮短到如今的2年零9個月,不斷刷新中國航天的紀錄;長三甲系列火箭保持年均10次以上的高密度發(fā)射頻次,有力支撐了北斗三號全球?qū)Ш蕉ㄎ幌到y(tǒng)建設;長五遙三火箭實現(xiàn)“王者歸來”,長五系列火箭連續(xù)取得“五戰(zhàn)五捷”,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被送入太空;長五B、長七A、長八先后入列,“長征家族”不斷壯大,為中國航天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多可能;商業(yè)航天方興未艾,長十一海上發(fā)射常態(tài)化,捷龍一號首飛圓滿成功,商業(yè)航天“國家隊”加速構建新發(fā)射模式……
“那么大的火箭只能載那么少的一點東西?”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有了新一代運載火箭,運載能力有了成倍的增長。
長五B火箭的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不小于22噸,是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制的一型新型運載火箭;長八火箭將我國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轉(zhuǎn)移軌道(SSO)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長七A火箭地球同步轉(zhuǎn)移軌道(GTO)運載能力不低于7噸。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等正在按計劃開展研制。
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推出是又一次巨大的技術跨越,不僅是它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推進劑,而且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運載能力,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才有了大幅提高,我們才有能力、有底氣建立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怎么能說它(火箭)是征服星球的工具呢?”
作為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運載火箭是一切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決定了中國太空探索舞臺的高度和大小。
2004年,名為“嫦娥工程”的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實施。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16年的時間里,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zhàn)六捷”的戰(zhàn)績,建立起完善的探月工程體系。而這成績背后,也離不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有力托舉。
如今,我們已經(jīng)實現(xiàn)月球采樣返回、成功著陸火星;未來,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測、木星探測、載人月球探測、首次火星采樣等航天重大工程將一步步實現(xiàn)。
“我們會能有那么一天,和火星通信嗎?”
2020年7月23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zhuǎn)移軌道,入軌精度偏差達到萬分之一級,實現(xiàn)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今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成功登上火星,這是我國在星際探測征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國人的印跡。火星上的“天問一號”不僅能與地球上的我們保持通信,前不久,中國的祝融號火星車還與歐洲火星快車軌道器開展了在軌中繼通信試驗。
我們相信,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會走得越來越遠,將向著更深處的寰宇、更美好的未來不斷進發(fā)。
如果說《火箭》是錢學森譜寫的
第一首飛天暢想曲
那么今天
這首暢想曲已經(jīng)演繹成為一部部
中國航天的進行曲、協(xié)奏曲、交響曲
正如錢老所期盼的那樣
我們這一代航天人正在并將繼續(xù)
“邁開堅實的步伐,努力地、忍耐地、
一步一步地走向征服宇宙的路”
我們的“每一步都是堅實的”!
《火箭》全文
《火箭》全文出自《錢學森文集(卷一)》(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版)
文/綜合自人民網(wǎng)、《中國航天報》
圖/中國航天報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