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各級干部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
——習近平
安邊固疆,天山南北書寫忠誠篇章
■王利明 賈廣宇 覃明君
南疆和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224團的職工們修建棗樹、葡萄長廊;北疆昌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民兵集團化作業(yè),操作大型噴罐車對棉桃噴灑農藥……盛夏時節(jié),分布在天山南北的兵團團場,呈現(xiàn)出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
67載艱苦奮斗,風雨兼程春華秋實。一代代兵團人工作生活在風頭水尾、沙漠邊緣、邊境沿線,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在亙古荒原構建起生命的綠洲,用智慧和汗水在茫茫戈壁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書寫了建設祖國、守衛(wèi)邊疆的壯麗樂章,孕育和豐富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一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zhàn)數萬里,屯墾在天山?!薄陆a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墻壁上的20個大字,詮釋著兵團的“前世今生”。
波瀾壯闊的歷程,孕育了熠熠生輝的兵團精神。
1952年2月,毛澤東主席發(fā)布部隊整編命令:“你們現(xiàn)在可以把戰(zhàn)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zhàn)斗的武器,捍衛(wèi)祖國?!币宦暳钕?,十萬將士開始脫下軍裝、就地轉業(yè),成為保衛(wèi)新疆、建設新疆的重要力量。
1954年10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全國各地大批優(yōu)秀青年、復轉軍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加入兵團行列,投身新疆建設。他們扎根天山南北,創(chuàng)業(yè)戈壁荒原,在綿延數千里的國境線上,擔負起屯墾戍邊的神圣使命。
開荒初期的兵團駐地,環(huán)境惡劣、物資匱乏、條件艱苦。軍墾戰(zhàn)士們沒有住處就自己挖“地窩子”,沒有工具便就地取材編柳條筐,沒有畜力就靠人拉犁,喝的是澇壩水,吃的是大鍋飯,但大家堅持開荒造田、架橋修路,每天準點列隊出工,集體勞作,討論生產,共同學習?!吧习嘁粨剩掳嘁粨?,中午打沙棗,晚上圍著火爐剝棉桃”,是當時每天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沙海老兵”是屯墾戍邊中涌現(xiàn)出的英模集體,是兵團精神的生動實踐者。他們在天山南北奉獻赤膽忠心,成為矗立在兵團人心中的一座豐碑。
前不久,在“沙海老兵”楊世福的家中,精神矍鑠的老前輩再次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49年12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二軍五師十五團的1800余名將士,從阿克蘇出發(fā),徒步行軍橫穿“死亡之?!彼死敻缮衬?,于12月22日抵達南疆重鎮(zhèn)和田,勝利解放這座古城。此后,十五團官兵留守和田?!疤ど线@片土地,一留就是一輩子?!睏钍栏@先孙柡钋榈卣f。
天山南北,千里邊關,像這樣的兵團人成千上萬。張媛是土生土長的兵團子女,2008年大學畢業(yè)后,她回到了兵團第十四師47團老兵紀念館工作,數年如一日向參觀者講述老兵故事,弘揚兵團精神。
回望歷史,一代代兵團人扎根祖國邊陲,傳承著用辛勞和汗水、鮮血和生命創(chuàng)造的光榮傳統(tǒng),為屯墾戍邊事業(yè)默默獻忠誠、獻智慧、獻青春、獻終身。
二
在兵團第十四師47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里,陳列著上百件兵團先輩留下的物品,以及一些屯墾雕塑。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老一輩兵團人與大漠戈壁的故事。
兵團成立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義無反顧來到西北邊陲,用青春年華、聰明才智和滿腔熱血,在物質貧乏、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邊疆屯墾戍邊,踐行著扎根邊疆的無悔誓言。
上海知青李夢桃,從繁華都市落戶以哈薩克族牧民為主體的原農六師北塔山牧場,之后多次放棄到條件優(yōu)越的地方工作的機會,為缺醫(yī)少藥、生活艱苦的牧民行醫(yī)治病,一干就是42年,成為深受當地牧民喜愛的“馬背醫(yī)生”。
幾十年來,兵團人始終把奉獻作為崇高精神境界和追求。1955年,兵團為幫助少數民族發(fā)展工業(yè),把喀什6個工廠無償交給政府;1956年,兵團籌建糖廠時資金短缺,許多兵團人捐出了轉業(yè)費,并自行設計大型主體設備,為國家節(jié)約資金100多萬元……
“割不斷的國土情,難不倒的兵團人,攻不破的邊防線,摧不垮的軍墾魂?!毖}里流淌著忠誠,骨子里滲透著軍魂。根植于邊陲大地的兵團精神,閃耀著永恒的光芒。
20世紀60年代初,在2000多公里長的邊境沿線,兵團兒女建起50多個邊境團場。幾十萬兵團職工群眾同邊防部隊官兵一起,守邊護邊、卡點搜捕、穩(wěn)控邊境,成為不穿軍裝、不拿軍餉、不吃軍糧、永不轉業(yè)、永不換防的國門哨兵。
“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就在房后頭。”1969年6月,兵團第九師161團女民兵孫龍珍在邊境執(zhí)行任務時光榮犧牲,年僅29歲;兵團第十師185團民兵護邊員馬軍武和妻子張正美,30余年風雨無阻巡邏在邊防線上……一代代兵團人用犧牲奉獻,彰顯了忠于黨、忠于祖國的家國情懷。
西陲戍邊半世紀,我伴寂寞守繁華。兵團第九師161團民兵護邊員魏德友,是兵團精神的典型代表。半個多世紀來,魏德友和妻子劉景好扎根在薩爾布拉克草原,累計巡邊20余萬公里,處置邊境特情千余次,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今年6月29日,魏德友榮獲“七一勛章”,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
三
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軍墾博物館內的一幅幅老照片,訴說著兵團人與各族群眾的魚水情深,見證著兵團發(fā)展繁榮的光輝歷程。
漫漫巡邏路上,塔吉克族老鄉(xiāng)為兵團民兵護邊員送草料;田間地埂旁,兵團職工教授農民種植作物經驗……從上世紀50年代起,兵團先后興建修筑了解放一渠、解放二渠、猛進水庫等大型水利設施,增加灌溉面積數百萬畝,至今仍惠及周邊各族群眾。
置身兵團第十四師224團和泰新村,整齊的羊舍、現(xiàn)代化的廠房、寬大的擁政愛民廣場映入眼簾。2018年起,兵團軍事部累計投入200多萬元,援建和泰新村,如今村子舊貌換新顏:飲水、用電、住房,處處改善;產業(yè)、就業(yè)、事業(yè),樣樣提升。
67年來,兵團人白手起家、開荒造田,在沙漠戈壁上辟綠洲、建城市,將綠色和希望播撒到了亙古荒原,建設了大批現(xiàn)代化團場和軍墾新城,奠定了新疆現(xiàn)代農業(yè)和現(xiàn)代工業(yè)的基礎,建立了教育、科技、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構筑了數千公里的生態(tài)屏障,有力推動了新疆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兵團人不僅把兵團精神融入血脈,更把傳承和弘揚兵團精神當作使命。近年來,兵團廣泛開展“熱愛兵團、奉獻兵團、扎根兵團”系列教育,大講兵團故事,暢談戍邊偉業(yè),激勵更多的退伍軍人、有志青年,投身兵團、扎根邊疆。兵團軍事部推進“天山系列”政治文化建設,通過講述故事、編印書籍、拍攝紀錄片等方式,引領廣大官兵、民兵和職工群眾凝心鑄魂。
天山南北,一座座民兵訓練基地,參加輪訓的兵團民兵揮汗如雨,苦練軍事本領。輪訓結束后,他們回到所在團場,又成為兵團精神的宣傳員。
雄關漫道,征程彌堅。60多年來,兵團建設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奮,兵團人付出的艱辛載入史冊,探索的經驗彌足珍貴。站在新起點邁向新征程,兵團忠實履行維穩(wěn)戍邊職責使命,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勠力同心、不懈奮斗,努力把祖國的邊疆建設得更加美好。
用兵團精神鍛造新時代戍邊人
■張立敏
“大軍十萬出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毙轮袊闪⒅?,遵照黨中央指示,進疆解放軍官兵一手拿槍,一手拿鎬,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屯墾戍邊事業(yè)。67年來,一代代兵團人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將青春熱血灑在天山南北的亙古荒原,形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兵團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具體實踐和生動寫照,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兵團建設初期,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兵團人用敢想敢干、勇于擔當的意志品質,從白手起家到建城戍邊,從絲路驛站到軍墾新城,讓昔日鹽堿灘涂變成萬畝良田,艱苦簡陋的“地窩子”化為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這片曾經的荒漠,如今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創(chuàng)造了勝似江南的人間奇跡。兵團人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最終追求,將兵團精神與建設、鞏固和治理邊疆的實踐相結合,為建設邊疆、保衛(wèi)邊疆奉獻了青春與汗水,在天山南北鑄起一座不朽豐碑。
扎根新疆沙漠周邊和邊境沿線,認真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一代代兵團人默默奉獻在祖國邊陲,傳承著老一輩用辛勞和汗水、鮮血和生命鑄造的光榮傳統(tǒng),當好生產隊、工作隊、宣傳隊、戰(zhàn)斗隊,充分發(fā)揮建設大軍、中流砥柱、銅墻鐵壁作用,在開發(fā)建設新疆、增進民族團結、推進社會進步、鞏固西北邊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兵團人屯墾戍邊的偉業(yè),如天山般偉岸磅礴;兵團精神,如革命火種般生生不息。用兵團精神鍛造新時代戍邊人,要教育引導官兵賡續(xù)紅色傳統(tǒng),結合青年官兵認知特點,積極打造網絡教育課堂,創(chuàng)新方式講好兵團先輩的感人事跡,幫助官兵深刻領悟兵團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兵團先輩“黨叫干啥就干啥”的誓言。
走進新時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大力弘揚兵團精神,深化軍地融合發(fā)展,用實際行動打造“兵”字號工程,讓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wěn)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qū),讓兵團精神代代薪火相傳,綻放光芒。
巍巍天山、壯美昆侖,歷經新疆歷史巨變,見證兵團繁榮發(fā)展。我們要牢記職責使命,用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踐行兵團精神,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銳意進取,傳承弘揚好兵團精神,不斷破解發(fā)展中的困難矛盾,在安邊固疆的偉大征程上再立新功。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事部)
“我骨子里流淌著兵團血脈”
■祁文文
盛夏7月,古城喀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人武部某獨立營多功能廳內,一場學習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宣講會正在進行。
討論交流中,人武部專武干部、民兵備勤連連長師明走上講臺,與大家分享對兵團精神的深刻感悟。
“爺爺常說,這一輩子留在兵團,不后悔?!睅熋魇峭辽灵L的“兵團三代”。小時候,他聽家人講得最多的是兵團人屯墾戍邊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場景,將兵團精神生動呈現(xiàn)。這些故事,深深鐫刻在他的腦海里。
2004年,師明報名參軍。在邊疆軍營的8年里,他用兵團精神激勵自己,用先進典型鞭策自己,將拳拳報國心融進練兵備戰(zhàn),不僅入了黨,還多次立功受獎。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退伍后,師明放棄到內地大城市發(fā)展的機會,決心沿著先輩的足跡,留在兵團創(chuàng)業(yè)奮斗。那年,聽說兵團第三師人武部正在選拔專武干部,他毫不猶豫報名參加。經過嚴格考核,他被錄用并走上民兵備勤連連長崗位。“我骨子里流淌著兵團血脈,能為邊疆建設發(fā)展做點貢獻,是我最大的心愿。”師明樸實的話語,引起在場官兵的共鳴。
這些年,師明奔波在執(zhí)勤一線,把守護好邊境安全當作軍旅使命的延續(xù)。任職以來,他被兵團記個人一等功1次,連續(xù)7年被師人武部表彰為“優(yōu)秀專武干部”。2020年,他被兵團軍事部表彰為“十大天山衛(wèi)士”。師明帶領的民兵備勤連,先后被自治區(qū)授予集體二等功,被兵團授予“五四青年獎章集體”。
執(zhí)勤路上,常會遭遇各種情況。今年5月的一天,風沙彌漫,師明帶隊執(zhí)行巡邊任務時,發(fā)現(xiàn)兩名形跡可疑人員。根據豐富巡邊經驗,師明判定他們很可能是準備越界的牧民。上前詢問得知,這兩人打算剪斷鐵絲網越界收割牧草。師明當即制止,在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的同時,還給他們宣講相關法律法規(guī),使他們認清越界的嚴重后果。
賡續(xù)優(yōu)良傳統(tǒng),牢記初心使命?!昂屠弦惠呠妷ㄈ讼啾?,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不知要好多少倍,執(zhí)勤中的苦和累算不了什么?!睅熋魃钋榈卣f,“作為新一代兵團人,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擔起責任與使命?!?/p>
講者動情,聽者用心。大家紛紛表示,要向兵團前輩學習,扎根邊疆、建功兵團、奉獻青春,練就過硬的軍事本領,做兵團精神的新傳人。
版式設計:方 漢 梁 晨
圖片來源:作者及《解放軍畫報》資料室
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