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陳存聰。人民網(wǎng) 呂春榮攝
8歲就成為“地下黨通信員”,這讓老游擊隊員陳存聰成為福建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zhèn)的“名人”。身處“紅色家庭”,由于父母都是地下黨,陳存聰便有了不一樣的童年?!皬男「野謰屓ソo紅軍送信,讓我早早踏上紅色之路?!比缃?7歲的陳存聰憶起往事時說。
兩條官道交匯,地處三縣交界處,四面被群山環(huán)繞,陳存聰所在的水口鎮(zhèn)昆坂村坂里自然村,地勢險要,海拔高度近900米,距離縣城約50公里,曾經(jīng)人煙稀少。1944年3月到6月間,中共福建省委南遷時曾駐扎在此,讓坂里一度成為福建省委領導全省抗日反頑斗爭的指揮中心。
關于“南遷坂里”,據(jù)陳存聰回憶,1943年秋,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對閩北地區(qū)的進攻,為了打開局面,擺脫困境,福建省委遵照黨中央關于“隱蔽精干”的重要指示,作出了省委機關南遷閩中的戰(zhàn)略決策,重新開辟革命新區(qū)。由此,1944年,百名干部從永泰青溪轉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溝。
陳存聰回憶道,為了隱秘行蹤,福建省委機關在坂里駐扎的四個月里,一百多人的生活供給由群眾下山采購。為辨認身份、順利溝通,省委干部發(fā)明了按一定頻率拍手掌、敲竹筒的暗號,并由劉祖丕等同志教給群眾。拍幾個掌聲,敲幾下竹筒,傳遞著“我是共產(chǎn)黨人”“我是黨的群眾”“送糧食來了”“送情報來了”等重要消息。
當年9歲的陳存聰也參加了“送情報工作”。他說,當時爸媽會帶著自己去送“信”,一般走數(shù)十公里的夜路,或到水口鎮(zhèn),或到隔壁的莆田仙游、福州永泰,一走就是一天一夜。
“當時還小,不太懂父母們在做什么,但現(xiàn)在想來,這份紅色事業(yè)讓我驕傲?!标惔媛斦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