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哨兵”今昔留影。盧海坤攝
武警湖南總隊邵陽支隊城步中隊官兵與老兵們南山相聚,共話強軍。 盧海坤攝
老兵重回“高山紅哨”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楊 韜 通訊員 鄧 鑫
那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
從中隊營區(qū)前往南山頂?shù)摹案呱郊t哨”,直線距離不過30公里。但在李可眼中,前往哨所的這段路,每走一次都會收獲不同的風景。
幾年前,武警湖南總隊結(jié)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體系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體系建設(shè),計劃在全省普查篩選后掛牌一批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形成覆蓋全省的“紅色矩陣”教育鏈條。
于是,剛剛擔任武警城步中隊中隊長的李可,與曾經(jīng)名揚全國的“高山紅哨”有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從縣城乘坐長途大巴去往南山,一路是九曲十八彎的盤山公路。山間,云霧繚繞,觸手可及。“這里可真美!”李可沉醉其中。
行至半山腰,車停了下來。眼看游客們紛紛下車“打卡”云海日出的奇觀,李可也準備起身。誰知,同行的“高山紅哨”舊址義務講解員周涯笑著告訴他:“你要找的哨所還在上面咧!”
又走了10來分鐘,大巴一個急轉(zhuǎn),停在了山頂較為平坦的一片居民區(qū)。周涯指著不遠處的山頂對李可說:“就在那!”
看似不遠,實則不近——這一段徒步上山路,要先穿過一戶農(nóng)家豬圈,再經(jīng)過一壟菜地,隨后要沿著一截長長的麻石臺階才能登頂。李可爬完大大小小1700多個臺階后,終于見到那座孤零零矗立在山頂?shù)氖^哨所。
來哨所參觀的游客并不多。初夏的山風呼嘯而過,帶來的寒意竟讓李可一陣哆嗦。走進哨所,略顯簡陋的陳列室里,一條紅色標語格外醒目:身在南山頂,紅心向北京,艱苦奮斗干革命,永做毛主席的紅哨兵。
當年,哨兵們就在這“風吹石頭跑”的山頂駐守了16年。他們進駐后,大南山地區(qū)就再也沒有空投過一個敵特分子。
哨所雖然破敗,但承載的歷史依舊厚重。第一次相逢,李可感覺這個石頭哨所就像一塊磁鐵,把自己牢牢吸住了。
“對我們青年官兵來說,這個哨所不正是最直接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場所嗎?”下山后,李可和中隊官兵達成一致,積極向上級部門建議將“高山紅哨”納入總隊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
為了完善“高山紅哨”的相關(guān)資料,李可帶著中隊官兵利用業(yè)余時間遍訪周邊村寨、相關(guān)管理單位,走訪了大大小小10余家檔案館、博物館。在這期間,他與更多關(guān)注這座石頭哨所的人相遇——
“我們是聽著哨所的故事長大的!當年哨所的美譽家喻戶曉,撤哨以后,哨所舊址仍是我們的精神寄托?!蹦仙焦芾砭治奈镄迯吞幹魅午娪廊A告訴李可。
早在2007年,時任南山牧場場長的楊支府就意識到,“高山紅哨”蘊藏著巨大的國防教育價值。多番努力后,他們從原廣州軍區(qū)求得退役62式輕型坦克一輛,54式榴彈炮一門和殲-6飛機一架。
在此基礎(chǔ)上,南山管理局又陸續(xù)投資20余萬元,建成兵器展覽廣場、陳列室,并還原了哨所的休息室、廚房、學習室等設(shè)施。
“遺憾的是,盡管做了一些努力,但‘高山紅哨’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利用起來?!痹谀仙焦芾砭謪f(xié)調(diào)下,李可與湖南省相關(guān)文物保護部門取得了聯(lián)系。
“‘高山紅哨’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吳順東說,“高山紅哨”是中國國防史、中國現(xiàn)代軍事史等研究領(lǐng)域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然而,考察中他們發(fā)現(xiàn),“高山紅哨”舊址設(shè)施非常陳舊,內(nèi)外結(jié)構(gòu)有缺憾,通往哨所的山路也過于崎嶇狹窄。
“調(diào)研顯示,韶山毛澤東外婆家、獨臂將軍彭紹輝故居等遺址,因為缺少保護而消失了?!睘榱吮苊庵氐父厕H,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課題組申請修繕哨所,并修建一條直達哨所舊址的水泥路。
上山、下山, “高山紅哨”的守望者們在這1700多步上哨路留下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努力很快收到回報。2016年底,“高山紅哨”舊址順利掛牌,成為武警湖南總隊86個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之一。
“把紅色地標納入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是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的第一步。” 更讓李可欣慰的是,總隊明確提出要讓“高山紅哨”這些紅色地標重新綻放光彩,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紅色歷史,學習發(fā)揚紅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