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關閘口岸是澳門的北門?,F(xiàn)代化的出入境大樓前,矗立著古關閘的遺跡——關閘拱門。直到20世紀80年代,關閘都是澳門通往內地的唯一陸路通道。這里,也見證了澳門和內地人員交流往來的日益頻密?;貧w初期,關閘口岸每年通關人次只有2500萬左右,而2018年,關閘口岸通關人次已經(jīng)超過1.35億。
何志華是關閘出入境事務站的警司,日前,記者見到他時,正逢過境晚高峰。關閘口岸的出境大廳內,通關人員正有序排隊、辦理過境手續(xù)。除了有人工通道、自助通道等不同的出境辦理方式,也有為特定人群開設的跨境學童專用通道、老年人孕婦等人群專用通道,以便市民和旅客能夠快速通關。監(jiān)測人流情況、調派人手、處理突發(fā)事件……統(tǒng)籌安排關閘口岸出入境工作,是何志華的主要工作。何志華介紹,口岸是旅客出入境的必經(jīng)之地,通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代表著澳門的形象。
【同期】澳門關閘出入境事務站警司 何志華
回歸二十年來,我們也都有不同的便利通關措施。像自助過關系統(tǒng)。我們2013年還實施了一個免蓋章無印化措施。實施了這個免蓋章無印化措施,大大減少了旅客輪候的時間,現(xiàn)在每名旅客辦理通關手續(xù)只需要大概20秒。
【解說】談起關閘口岸的發(fā)展變化,何志華如數(shù)家珍。他說,回歸前,舊的關閘邊檢大樓只有26條出入境檢驗通道和2條出入境車道?;貧w后,兩地人員往來愈發(fā)頻繁,2003年7月內地游客赴港澳“個人游”啟動,澳門各口岸的通關人次也逐年增加。為滿足市民游客不斷增加的出入境需求,關閘口岸的軟硬件設施也逐步升級。
【同期】澳門關閘出入境事務站警司 何志華
現(xiàn)在的關閘邊檢大樓是2004年落成的,當時預計每天最大的通關量有30萬人次。在2008年,關閘也需要展開擴建工程,這個擴建工程2010年完成。完成之后就是現(xiàn)在這棟關閘邊檢大樓的情況。現(xiàn)在每天可以接待的最高客流量,從30萬人次提升到50萬人次,在關閘這個新的邊檢大樓,現(xiàn)在我們的出入境通道,人工通道有76條,自助過關通道有168條。現(xiàn)在我們每天的通關時間是從早上6點到夜里1點,基本上滿足了廣大市民的需要。
【解說】澳門關閘出入境事務站副警長莊桂林從1993年參加工作起就進入出入境部門,先后在港澳碼頭、澳門機場、關閘等海路、空路、陸路出入境站服務。20多年的工作中,莊桂林經(jīng)歷了通關手續(xù)電腦化、旅客通關自助化無印化。澳門居民往來內地的頻次,也從兒時記憶中的過年才回內地,到如今已成為日常。
【同期】澳門關閘出入境事務站副警長 莊桂林
我們以前農歷年才過一次關。過年時跟著爸爸媽媽回內地,只有一個關口就是現(xiàn)在的拱北口岸。通關耗時比較多,因為排隊的時間比較長?,F(xiàn)在就不是了,接觸和過關的人都頻繁了,澳門居民和內地地緣近,接觸點比較多,有去買菜的,也有去上班的。
【解說】據(jù)介紹,2019年上半年,澳門各口岸共有9,671萬人次出入境,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12.3%。其中,關閘口岸約占總體73.3%,同比上升8.9%;港珠澳大橋通車后,客流量持續(xù)上升,2019年上半年的出入境人次有718萬,占總通關人次的7.4%。
閆宇赫 澳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