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連排長胡貫蕾為戰(zhàn)士們講傳統(tǒng)。胡善雨、韓理 攝
紅一連有“過三關”的傳統(tǒng),每個新任職的干部,都要當著全連戰(zhàn)士的面經受檢驗,過傳統(tǒng)關、理論關、軍事關。講不清連隊傳統(tǒng)不放過,學不深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不放過,通不過軍事訓練考核更不放過。每一任連主官任職時,都要由上一任主官交接連旗。連長周光魁始終清晰地記得從老連長米秀剛手里接過連旗時的場景。那天,老連長叮囑他:“作為紅一連的連長,要看淡頭上的光環(huán),走實腳下的道路,能打仗的一連才是紅一連。”
正如老連長所說,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勝仗,是評判紅一連“紅不紅”的重要標準。為了打贏,黨支部這個戰(zhàn)斗堡壘自身素質首先要過硬。旅首屆“軍魂杯”運動會,連隊獲得建制連總分第一名,在取得的12塊獎牌中,黨員拿了11塊,支委占了5塊。指導員王玉光表示,每名支委、黨員都要成為推動紅一連前進的獨立動力源,這樣連隊才能高速發(fā)展、快速前進。黨支部這個火車頭,不僅要動力強勁,更要成為聚能器,融匯各節(jié)車廂的動力源。凝聚官兵,就要靠模范帶頭、官兵一致的老傳統(tǒng)。
在訓練場上,支委、黨員永遠是訓練最刻苦的一批人,也是對自己、對官兵要求最嚴格的一批人。一班副班長路繼承,2013年入伍,2015年他就隨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開赴南蘇丹。經歷過戰(zhàn)火的考驗,他深感實戰(zhàn)化訓練的重要性。歸國后,作為帶兵骨干,他對新戰(zhàn)士的要求更為嚴格。一次,他帶新兵進行挖掩體訓練,土地特別堅硬,時常能挖出石塊。一名新兵抱怨說:“地太硬了,真的挖不動了。”路繼承沒有批評他,拿過戰(zhàn)士手中的工兵鍬,一聲不吭挖了起來。很快,一個標準的掩體就完成了。他放下工兵鍬,和戰(zhàn)士們說:“不是地太硬,是你們的心太軟?!睉?zhàn)爭,不可能專門選擇在一片適合挖掩體的土壤上進行,那就只能把自己的意志磨練得比最硬的石頭還要硬。這正是人民軍隊從血與火中傳下來的那股“氣”。